澳門街 4:騎呢麵食
沿 16埔 旁的馬路往北走,在路上看見一間老餅飯店。飯店的菜式寫在門口的坡璃上,光看小菜的名堂,就好想進去逐一試試,奈何一個人的肚量有限!

沿沙梨頭海邊街右轉,輾轉走進渡船街一帶。寒夜裏散發著燒烤的香氣,來了一串雞肉、一串豬內,炭烤後肉汁依然豐富,相當冶味。

在老牌的永樂戲院旁有老夫老妻經營的碗仔翅車仔檔。在旁觀察了十多分鐘,只見捧場客不絕;好不容易等到了坐位,來了碗小碼,味道嘛 ..... 除了夠熱外,其他的都不值一提!
被對面的安記麵家吸引了過去,門外海報上的女士津津有味地啖著 ... 牛 ... 鞭 ... 麵 ...

「進門來一碗,出門好精神」... 有膽色過人的餅友試過嗎?
細看菜牌,被麵食的名稱和價錢攪昏了頭 ...
1. 牛哥、春 = I oo 嗎? 是切片還是原條 / 副上檯!
口感和味道怎樣??
2. 怎麼腩 / 什麵是同價 ($17),但牛什菜 ($45) 比牛腩菜 ($40) 貴 5 蚊?
3. 而牛春麵 ($45) 比牛哥麵 ($25) 足足貴了 20蚊;但牛春菜 ($40) 卻比牛哥菜 ($60) 平了 20蚊?究竟是買哥貴,還是買春貴?

喉頭上下動了幾下,胸口有點悶的感覺,無論是乜哥乜春,k 是不會將雄性的尊巖入饌的!!!
到了三盞燈,以前去過吃緬甸魚湯粉的小店換了樣!細看門外的介紹,這店主打的竟是「人「投」豬腦麵」... 饒了 k 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