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12
發新話題
打印

歷年樂壇新人蒸發實錄 (1989-2005)

黑鳥 - 獨立樂隊,自資出版《東方紅/給九七代》盒帶,成員郭達年、咭式,一直活躍於地下樂界,07年將84至04年七張專集輯成《黑鳥全集

》Bag Set。
-------------------------------------------------------------------------------------------
補充資料~

二○○七年春,黑鳥樂隊把一九八四年以來自資出版的音樂盒帶,包括《東方紅》、《宣言》、《民眾擁有力量》,以迄九九年最後巡迴演出

的紀錄《黑夜驪歌》重新製作為七碟裝的《黑鳥全集》。七月份,再把九十年初的《黑鳥通訊》部分文獻結集,出版了《在黑夜的死寂中歌唱

》一書。聽着黑鳥時而憤怒抵抗、時而頹廢鬱結的歌曲,喚起八十年代多元的樂隊文化,音樂信息中的自主、反抗和掙扎,不獨是八十年代的

記憶,也許更多地指向今天。

  陳冠中在《事後:本土文化誌》回顧七十年代的《七○年代雙周刊》、《號外》和《文化新潮》,還有八十年代的新浪潮電影、前衛劇場

、平面設計、時裝、流行曲和電視文化,強調當中追求前衛又帶一點優雅的都市趣味;那確然是個文化多元共生的年代,而透過黑鳥歌曲及《

在黑夜的死寂中歌唱》一書的文字紀錄,還可以補充八十年代同樣多元的音樂文化。

  當時市面上可以同時找到多份音樂刊物,包括有《結他雜誌》、《音樂一周》、《年青人周報》、《助聽器》、Top、《音樂通信》等等,

樂評人Sam Jor、Blondie、郭達年、馮禮慈、袁智聰等人,對歐美各種音樂潮流每多評介,部分相當硬朗嚴整,八十年代香港樂界的多元局面

實由樂評人與樂手共同締造,由此在香港本土湧現眾多流行、搖滾、民謠、電子、重金屬、歌德、崩樂、爵士等不同類型音樂組合,從現身高

山劇場的「地下」音樂會至走進商業唱片市場都有,然而黑鳥大概不屬於任何一種,他們重視音樂或搖滾的信息,多於技巧,不提供休閒動聽

或強勁發泄的消費感覺,不消費也反對被消費,以音樂回應政治但不全然為狹義的政治,更強調帶動覺醒,此所以他們不願被標籤為「地下」

強調覺醒:不願被標籤為「地下」

  由八四至八九年,黑鳥出版《東方紅》、《宣言》、《活此一生》和《民眾擁有力量》等盒帶,大概是他們的全盛時期,樂曲信息明確而

多具反建制意義,包括洞悉選舉假象的《冷屍掘路》、關注工人階級的《發火》、聲援在香港和中國因爭取公義而受壓迫人士的《給獄中的人

》、反核同時又特別聲援當年反興建大亞灣核電廠運動的《核塵灰》、談論從六十至八十年代對抗爭運動的承傳的《公開的邀請》,以至用富

於民間音樂傳統的廣東南音,唱述由鴉片戰爭至過渡時期歷史故事的《香港史話》,黑鳥或郭達年真正建立了他們所說的自主和拒絕支配的聲

音。
  黑鳥的音樂包括了藍調、搖滾、民謠以至廣東南音的類型,這也是他們有異於同時代其他樂隊的原因,難以籠統歸類,但或可說他們是一

種「信息主導」的音樂,以樂隊音樂形式表達觀念,散播覺醒的信息,以至到後來在九○年創辦《黑鳥通訊》,標示「音樂/文化/生活政治

」,同樣以低成本方式印製,陸續出版了七期,有樂評、書信、活動消息,也有詩歌和文化評論,譯介外地樂評,轉載台灣劇場工作者鍾喬評

介菲律賓的民眾音樂,實把盒帶時期的信息進一步擴展。酒醉版的《國際歌》
  黑鳥雖強調信息,其音樂本身也不簡化粗糙,收錄在《宣言》的純音樂Internationale,仿照Jimi Hendrix一九六九年在胡士托音樂節變

奏美國國歌的彈法,改編成酒醉版的《國際歌》,跌盪而抑壓的演繹,在頹敝和消沉中顯出更大的抵抗和叛逆;這演奏固然需要一定的電結他

技術,要達到Jimi Hendrix樂風效果的話還須改變正常的結他調弦以及在聲效器運用上加以調校,但更需要奏者本身敏銳的洞察和感知能力,

以此運用於對《國際歌》的變奏所達至的境界,迄今未見來者。在八九年的《民眾擁有力量》盒帶中,黑鳥以眾唱形式再錄製《國際歌》,在

起首插入當時天安門廣場上的真實錄音而更見震撼,其力量或只有九十年代初中國內地的唐朝樂隊版本《國際歌》可堪比。在較靜態的藍調音

樂中,《宣言》專輯中另有一首Last Thoughts of 83,由郭達年彈藍調結他,蕪露(亦即今天講故事的雄仔叔叔)以英語讀出由觀看電影《單

車失竊記》後所寫的詩,並到中環天星碼頭外實地錄音,以真實、虛無、鬱結而覺醒的詩歌與藍調,對應一九八三年底璀璨燈飾下的香港都市

八十年代樂隊:自主的抵抗

  音樂如何帶動覺醒?在《核塵灰》所談論的反核,其實當時達明一派也有一曲《大亞灣之戀》,其他流行樂隊如Raidas、Beyond、太極亦

有不同的社會關注點,我想,黑鳥所強調的政治覺醒其實並不孤立,從這角度看,黑鳥的音樂仍是一種搖滾,具省察力的搖滾本就散播理想和

願景,除了抗爭和憤怒,搖滾者所追尋的理念世界仍在不同的時空裏承傳,由John Lennon的Imagine、Power to the People,Patti Smith的

People have the Power,至黑鳥談論跨越國界的《宣言》實一脈相承,九十年代AMK的《二○九四年》也承接再演化這信息。
  當然政治覺醒除了黑鳥的信息形態,八十年代香港的獨立樂隊亦以音樂形態提出過,記得一次在港府剛通過修訂公安條例,規定在公眾場

所禁用大聲公,一隊玩工業噪音的朋友,在高山劇場的音樂會上刻意運用大聲公向着咪高峰半喊半唱,再於台上燒焊鐵筒,未幾以違反高山的

安全條例而被中止演出,但他們以挑戰臨界點及抗命的形式,已成功展示出鎮壓異見的形態,突顯條例的荒謬性。
  八十年代樂隊文化的豐富除了不同聲音,也包括其表現形態也多元,關注面闊,由勞工剝削、性別歧視、香港與中國的政治、國際局勢、

文化環境都有,不限於基層或工人問題。在更廣闊的藝術層面中,黑鳥和香港八十年代的樂隊文化不只是音樂,也是自主的抵抗。社會的不公

義和荒謬總會在反面構成對其抵抗的召喚,然而語言信息本身的傳播力或者不足,透過音樂、文學或其他藝術形式的轉化和提煉,經過活化的

信息在不同時代總會催生新的覺醒。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jw!q3Bk.CSeBRwsSOnT9tdhUA--/article?mid=484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1985
張學友 - 十大中文金曲第三屆新人獎首次增設的金獎得主。活躍。
--------------------------------------------------------------------
補充資料~

張學友(英語:Jacky Cheung,1961年7月10日-),生於香港,祖籍天津,是一位在亞洲地區和華人社會具有影響力的實力派歌手和著名電影及音樂劇演員,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大中華區的樂壇巨星,在華語地區享有「歌神」的稱譽。

1990年代中期為張學友事業巔峰時期,根據當時IFPI國際唱片協會統計的唱片銷量,張學友僅次於當時如日中天的已故美國歌手麥可·傑克遜,排名世界第二,遠高於第三位的麥當娜,並因此進入了環球唱片美國總公司在2000年選出的1990年代歌星名人堂。 當時他亦曾被美國《時代週刊》列入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截至2000年,他的唱片累計總銷量已經突破60,000,000張。

張學友擅長演繹多種音樂風格,近年嘗試R&B樂風和爵士樂,甚至以歌劇唱法來詮釋樂曲,同樣受到樂迷認同。

電影演出方面,張學友在其演藝生涯早期的大多數電影中多為配角或扮演小角色,但其飾演的人物不少可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多次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和最佳男配角提名,並在1989年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以及1990年的臺灣電影金馬獎的最佳男配角獎。2002年更是憑藉電影《男人四十》一舉摘得印度新德里國際電影節的影帝稱號。

 

fro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C%B5%E5%AD%B8%E5%8F%8B

 

大地恩情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何嘉麗 - 十大中文金曲第三屆新人獎首次增設的銀獎得主。現為九巴企業傳訊經理,近年同阿媽鍾意join蔡瀾帶隊嘅豪華美食高級鴨仔團,蔡瀾響專欄提及。
-----------------------------------------------------------------------------
補充資料~
這不是耍劍擊的何嘉麗,這是做電台的何嘉麗。八十年代,她與鄭丹瑞和林珊珊一起主持港台節目《三個小神仙》,在廣播界紅極一時。出過八張唱片,甫出道那年,張學友拿「最佳新人」金獎,她拿了銀獎。車淑梅的《晨光第一線》拿二台收聽率之冠,何嘉麗的《只此一嘉》也曾穩坐第二。前路風光明媚,她卻忽爾引退,
  謝絕朋友的鋪橋搭路,她讀報紙,去中電應徵做公關部小職員,從頭做起。見工時老闆跟她說︰「我們這兒沒甚麼好玩的。」為建立「事業型」形象,上班頭一天她連廁所也不敢多去。今天她是九巴企業傳訊部經理,青春歌手變身成熟OL,何嘉麗回首過去,淡然笑說,以前一有dead air便嚇到彈起,現在深深體會我們都是人,人要唞氣。

八十年代,她與林珊珊和鄭丹瑞合作主持《三個小神仙》,俘虜了不少迷歌迷姐。鄭丹瑞說,當年有青春少艾在廣播道為他癡癡守候,何嘉麗也有擁躉給她送指甲鉗。「沒他送指甲鉗給我,我也不為意自己原來常常咬倒刺。」

  她為廣播劇唱主題曲〈小小鈕扣〉,後來更加入唱片公司,出出入入均有公關(今時今日稱為經理人)「傍住」。「我從未自己一個人做過訪問。今次做這個訪問,我問出版社編輯,有沒人陪我。」

  八五年至九一年,她出版過八張專輯,有幾張還拿了金唱片。擁躉給她送毛公仔,為她親手畫像,在電台門外等她放工,她卻耍手擰頭︰「好似好阻住。」

  「其實他們(擁躉)都很有才華,只是可能因為家裡環境不好,得不到關注,他們才將注意力集中在藝人身上。」她一本正經地說。

  還以為她很黎明,事實是,璀璨的娛樂圈並非她那杯茶。「我跟那個叫甚麼名字的歌星一起主持過《週末任你點》,即是那個跟肥田拍戲的呢……安仔。」今天她身穿行政套裝,摸摸眼尾的皺紋,淡然笑說︰「那時唱片公司還叫我去整容!」

  九二年,這個DJ兼電台監製兼歌手,決定離開工作了十年的港台,告別五光十色的娛樂圈,做些你與我也會做的事——睇《南華早報》搵工。

 

from
http://www.hkheadline.com/culture/culture_content.asp?contid=22385&srctype=g&hl=%A6%F3%B9%C5%C4R

 

純屬癈話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鄺美雲 - 十大中文金曲第三屆新人獎首次增設的銅獎得主。正職富婆、設計珠寶,副業拜佛、玩狗。
-----------------------------------------------------------------------------
補充資料~
鄺美雲(英語:Cally Kwong,1962年12月24日-),原籍廣東中山斗門 (今屬於珠海市斗門區),是香港人,珠寶商人,1982年香港小姐競選亞軍。自2003年開始在中國大陸投資,並在江西省開辦13家「鄺美雲佛教小學」,並從2006年起,擔任江西省政協

1982年,鄺美雲在香港小姐選美比賽中,奪得港姐亞軍,旋即進入演藝界。1985年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再坐一會》,至1997年共推出唱片30餘,最高銷量:90萬張(《唇印》)。代表作有:《堆積情感》《唇印》《半個吻》《親近我》《別假裝捨不得》。1996年與香港著名影星呂良偉結婚(1997年離婚)。

鄺美雲是1980年代粵語流行曲歌手,《再坐一會》是其代表作品。鄺美雲14歲時母親因癌病離世,所以很早需要出來社會工作。

她是佛教徒,並大力推展佛教盛會。她是愛護動物的知名人士,經常帶自養寵物狗CASH出席城中不少社交場合。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4%BA%E7%BE%8E%E9%9B%B2

 

再坐一會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劉德華 - 新人8強。活躍。
----------------------------------------------------------------------
補充資料~
劉德華(英語:Andy Lau,就學時曾取學名劉福榮(並非本名)1961年9月27日-),生於英屬香港新界,祖籍廣東江門市新會區。香港著名偶

像派演員兼偶像派歌手,是香港「四大天王」之一,曾獲得香港榮譽勳章的演藝人士,亦是大中華地區樂壇和影壇巨星,華人娛樂圈的代表人

物之一。

劉德華是個勤奮努力且富有才能的藝人:作為歌手,他是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中,獲得最多獎的香港歌手;電影方面他曾兩度奪得香港電影金像

獎最佳男主角、以及獲得一次臺灣金馬獎影帝,目前參與的電影演出已經超過100部。劉德華現在是映藝音樂的老闆,更是亞洲新星導計劃的發

起人。

劉德華篤信佛教,熱心公益,時常參與慈善活動,2008年,劉德華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

劉德華出生於香港新界大埔泰亨村。他有三個姊姊、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在家中排行第四。

由於出生在大家庭,劉德華在就學階段曾取學名為「劉福榮」,「劉德華」是本名,對於此事,劉德華在台灣節目中,他親口公開澄清。劉德

華在黃大仙天主教小學畢業後升讀可立中學,當時他熱心參加校內學校劇社的表演,參與幕後製作負責編劇。而教授他有關戲劇方面知識的老

師,就是後來的著名舞台劇編劇杜國威。劉德華在中五會考獲得1B3D2E(中文讀本A)的成績,在創校第三年報讀會考的學生算是不錯的,中六

上學期後,到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的藝員訓練班受訓。1981年在電視劇《花艇小英雄》中首次亮相。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A%89%E5%BE%B7%E8%8F%AF

 

情感的禁區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林憶蓮 - 年年有碟出,但仍常被形容久休復出。
---------------------------------------------------------------------------------
補充資料~
林憶蓮(英文名:Sandy Lam,1966年4月26日-),香港著名女歌手,音樂事業遍及香港、中國大陸、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等多個

亞洲地區,被視為華語音樂天后。她最初在香港商業電台擔任兼職唱片騎師,從此踏入娛樂圈,1980年代中以青春少女形象出道,逐漸蛻變為

能歌善舞的實力派歌手,將不少歐美音樂元素引入粵語流行曲,亦曾嘗試中西融和的樂風,憑著婉柔溫轉的聲線及細膩的演繹,受到樂迷推崇

。林憶蓮在1990至1992年度《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連續三屆奪得「叱吒樂壇女歌手金獎」,攀上天后地位,1990年代中開始減少在香港

演出,集中發展海外市場,曾移居台北、上海等地,推出多首極受歡迎的國語歌曲,近年重回香港發展。

林憶蓮1966年生於香港,祖籍浙江寧波,童年居於香港上海人聚居的北角明園西街,與叔嬸住在一間出租大屋,小學在北角街坊會陳維周夫人

紀念小學唸書,中學時升讀當時跑馬地藍塘道的名校瑪利諾書院(已更名為瑪利曼中學),香港著名女歌手陳慧嫻是她中五時的同班同學。

她父親是一名二胡樂師,曾加入香港中樂團,母親間中在酒樓唱小曲幫補家計,工作和收入不太穩定。當時香港不少父母都出外工作,林憶蓮

放學後或獨自在家中,或帶弟弟到街上買零食。她額頭上有一道小疤痕,正是小時候因為貪吃,拿著刀爬上木凳取西瓜,一不小心掉下來,刀

子劃傷了額頭。

林憶蓮只有159厘米高,從小一雙單眼皮、小眼睛,她當時覺得自己就如一隻醜小鴨。她的洋名Sandy,是唸中學時才改。時值1970年代末,電

影《油脂》在香港大熱,女主角叫做Sandy,剛巧林憶蓮上中學時,就隨口用了這個英文名。 

她大部分童年都住在北角,之後一家亦曾搬到美孚住過,初中時還在偏遠的上水買了居屋,後來她在商台工作,為了方便在廣播道上班,才搬

到沙田與婆婆一起住。

2004年,她出版了一本叫《上海回味》的文集,當時父母和外婆已離世,她說小時候在北角,同屋戶都共用一個廚房,每到晚餐,她和弟弟最

大的娛樂就是聞著菜香,猜測誰家煮了什麼菜。

1982年,林憶蓮唸中四時,商台節目《第一次》招募DJ,她陪同學一同應考,結果被取錄,成為商業二台兼職DJ ,藝名611,主持節目《六一

一學生週記》,中五畢業後轉為全職DJ。「六一一」這個名稱據說由俞琤親自取名,意思是「加埋等於八」(三個數字加起來等於八,意指八

卦),欲將她塑造為八妹仔DJ。

1983年一次電台表演節目中,她給新力音樂看中,成為旗下合約歌手,期間曾演出電影及客串香港電台劇集《左鄰右里》,飾演屋村護士,並

主持港台電視部節目《青春道上》。1985年4月,以《林憶蓮》命名的首張唱片推出,主打歌是改編日本流行曲的〈愛情I Don't Know〉,當時

她走活潑的日本偶像路線,眼睛細細,還帶有一點嬰兒肥。

不過,這段時期的林憶蓮唱功稚嫩,形象過於模仿日本偶像,口碑好壞參半。1986年,林憶蓮任無線電視音樂節目《新地任你點》主持,在《

蓮子廣場》環節中專門報導日本藝能界消息。

後來《新地任你點》改革,林憶蓮主持整個節目。同年5月,推出第2張個人大碟《放縱》,點題歌〈放縱〉一句「我空虛、我寂寞、我凍」,

唱出青春期反叛聲音,迴響較大,該唱片銷量達白金數字(5萬張),標誌音樂路上正式起飛,7月辭演《新地任你點》。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97%E6%86%B6%E8%93%AE

 

放縱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小島 - 第一代黎允文、區新明、黃守發,黎允文做電影配樂和舞台劇音樂總監,區新明移民加拿大,07年傳加盟商台,結果入了新城,黃守發

不詳;第二代黎允文、鄧惠欣、何日君,鄧惠欣做了博士,在教育學院擔任「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高級專任導師」,仲有唱民歌/聖詩,何日君

不知。第三代加入孫偉明 (長期於幕後工作,包括陳奕迅《What's Going On》)、岑德衛 (前浮世繪成員);第四代黎允文改名Island一人樂隊

,92年推出一張唱片。
--------------------------------------------------------------------------------------
補充資料~
小島樂隊,香港樂隊,第一代成員有黎允文、區新明和黃守發,成立於1985年,是掀起八十年代中後期樂隊熱潮的主要力量,代表作有《小島

傳說》、《她的心》等。其中區新明曲詞都有創作,黎允文主要負責音樂,而黃守發則填了數首詞。可惜三人很快拆夥,區新明與崔炎德另組

凡風,而黎允文則與鄧惠欣和何日君重組小島。第二代的小島壽命亦很短暫,雖引入了填詞人卡龍參與創作,著名的有黃家駒作曲的《又是黃

昏》,但論創作卻未及第一代,突出的作有《凍結的印》和《畫匠》。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0%8F%E5%B3%B6%E6%A8%82%E9%9A%8A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鄧麗盈 - 無消息。
-------------------------------------------------------------------------
補充資料~
鄧麗盈係港大校花, 兼職港台 DJ, 第一次亮相電視係 1984 年客串亞視劇集《101 拘捕令第三輯「勇敢新世界」》, 跟住主持無線《絲綢之路

III》、《勁歌金曲》, 客串演出電影《四眼仔》、《法外情》, 唯一主演電影係恐佈片《凶貓》, 錄過一張唱片《傷心多一次》, 1989 年《

廉攻先鋒》飾演梁家輝老婆, 1997 年客串主持港台電視部一個文化資訊節目, 之後就絕迹熒幕。

 1986 年之後唔知點解佢要刻意改變形象, 但係又搞到唔湯唔水, 俾人鬧佢 bad taste, 隻碟又唔賣得 (講真, 唱歌佢真係唔多掂), 失意之下

, 一畢業就退出娛樂圈, 冇耐仲嫁埋人 , 網上亦冇乜佢嘅資料同近况,

 

from
http://tvpudding.noonhost.com/ee-vt1696.html

 

以前EYT有個音樂環節叫激光旋律, 她當過主持, 後來才知原來她本是電台DJ.
而《明報週刊》一篇楊盼盼專訪, 先至知道鄧麗盈嫁嘅係楊盼盼前夫, 鄧麗盈已經係佢第三任老婆!!!

 

http://www.hkreporter.com/talks/viewthread.php?tid=263402&extra=&page=1

 

逃出珊瑚海主題曲

 

 

 

 

主題曲由當年青春玉女鄧麗盈主唱, 溶解我.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周啟生 - 在TVB的懷舊歌曲節目做音樂總監。
-------------------------------------------------------------------------
補充資料~

周啟生(Dominic Chow),是香港著名音樂人顧嘉輝的徒弟。周啟生的父親是粵語片甘草影星周吉。周啟生是香港1970年代起的著名歌手及創

作人。初期主要負責作曲和編曲的工作,後來作而優則唱,以創作歌手的姿態進軍樂壇,是由音樂師晉身為歌手的少數例子。他主要在幕後為

其他人做音樂。很多歌手的作品都出自他的筆下,如陳百強、太極樂隊。

周啟生音樂風格偏向於電子樂。

周啟生是香港流行樂教父顧家輝的弟子,但迷幻電子的風格與師傅古樸典雅的音樂風格截然不同。電子迷幻是他最擅長的風格。他受70年代德

國電子音樂運動kraufrock中的領軍樂隊kraftwerk的影響很大,有幾首歌甚至直接翻唱,如《the model》,周啟生重新用中文填詞。

周啟生的較有名作品主要有:《天長地久》、《長得很》、《喜歡嗎》、《淺草妖姬》以及為他人創作的《無奈》、《風的季節》等等。

 

fro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1%A8%E5%95%9F%E7%94%9F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開心少女組 - Cookies的元祖,人數及成員會變。羅美薇潛心做張太,07年被封為賓妹公敵;陳加玲不知;袁潔瑩被厭食症困擾,但仍做到豐

胸代言人;何佩兒不知;林穎嫻據報章報導喺美國做會計師,嫁咗 (好似話老公係鬼佬),前幾年做過港姐決賽嘉賓後,被張玉珊睇中做修身堂

代言人。
-------------------------------------------------------------------------
補充資料~
開心少女組是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流行樂壇的一個少女組合。

她們基本上都是黃百鳴發掘,並且接演了《開心鬼》、《開心樂園》、《開心鬼撞鬼》、《戀愛季節》、《八喜臨門》等生活喜劇片。開心少

女組健康、活潑的形象,很受學生的喜歡,成為當年香港年輕人喜愛的青春偶像。

羅美薇、陳嘉玲(後改名陳加玲)、袁潔瑩、林姍姍、羅明珠、柏安妮、李麗珍、何佩兒、林穎嫺、傅明憲(孫慧)、黎姿都曾經是開心少女組

的成員,但是其中最為出名的為羅美薇、陳加玲、袁潔瑩。

 

fro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96%8B%E5%BF%83%E5%B0%91%E5%A5%B3%E7%B5%84

 

後話:

第一代開心少女組是,林姍姍、李麗珍、羅明珠。以《開心鬼》為題,但當時只有林姍姍有出唱片,其餘兩位是沒有正式唱歌(所以不算是正式

的組合)。
第二代開心少女組是,袁潔瑩、羅美薇、陳嘉玲(後改名陳加玲)和黎姿(電影配角,不在組合之內)。這一隊才是真正的開心少女組。亦開始

了每一次電影出品,就由當時的電影主角唱主題曲(而第一代和第二代己經是人面全非)。
第三代,就有加入和退出,大致上是陳嘉玲、袁潔瑩、何佩兒、林穎媚。
而在《開心樂園》電影裡,就全數少女有出現,只有林姍姍沒有和加入柏安妮 。

其實《開心鬼》拍完續集後,吸引力亦開始下滑,所以較後期的成員,印象不深。

 

開心樂園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花本蘭 - 命運女神不知命運如何。
-------------------------------------------------------------------------
補充資料~

花本蘭

原名Teresa Fahr,一個很特別的名字. 是一位中英混血兒. 在1985 年推出了首張個人唱片.作曲填詞一手包辦的創作歌手,作品比較清新,類

似當時樂壇的城市民歌;其處女大碟以鄰家女孩為形象。曾參加香港台創作歌曲比賽,較為人熟悉歌曲有<命運女神>、<窗外雨>等。

命運女神 (因為太hit,唱片公司還順勢推出與 Danny Summer 合唱的 remix 版)

花本蘭嘅父母,父親Tony係英國人,花本蘭

有個妹,兩個好似.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klee/article?mid=203

 

命運女神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李中浩 - 最紅的只是半首歌 (和梅艷芳合唱《邁向新一天》),現狀不明。早年曾經響銅鑼灣既伊莉沙伯大廈開過boutique...聽人講過話他好

多年前因為潛水意外已經「唔晌度」,唔知有幾真。
-------------------------------------------------------------------------
補充資料~

李中浩JOE
高大幾靚仔,可惜是和梅艷芳一樣,也是英年早逝........且二人也合了一曲,(邁向新的一天)....也是一首很有意思和好聽的歌曲......

李中浩當年是和梅姐一起合唱(歌舞昇平)電影的主題曲而紅,但在紅了一.二年內便為情而跳樓自殺了.......真可惜....問世間情是可物......

應該是香港歌壇的第一人跳樓自殺的男歌手。

 

from
http://www.oldcake.net/viewthread.php?tid=15839&page=1&authorid=3458

 

遇向新一天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孟素伶 - 孟海個妹,其他不詳。
-------------------------------------------------------------------------
補充資料~

一碟歌手不少,但總會留下一丁點印象給流行樂迷,西歌又好,僻歌又好,但這位孟素伶,每次介紹她總說是孟海個妹,睇得港產片少,誰是

孟海也不知,孟素伶係乜歌路,唱過什麼歌,有什麼形象,什麼時候在電視出現過,真的一點頭緒也沒有。

 

 

from
http://comebacktolove.blogspot.com/2008/08/8.html

 

孟景明 – 是不是這樣:
影星孟海之妹,原是秘書,87年改名孟素伶推出過一張唱片,但形象勁娘,銷量慘淡收場。

 

from
http://miho0311.blogspot.com/2009/07/fun-1982-1986.html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介紹就到此為止,其他,就等有時間再來,或許會有其他有心人仕會繼續......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吳夏萍 - 做過富太,已離婚,活躍於慧妍雅集,畫國畫拍賣籌款,女兒有意參賽08奧運馬術。
-------------------------------------------------------------------------
補充資料~
賴焯藩其中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曾娶電視明星吳夏萍為妻,惜離婚終結。
前香港小姐吳夏萍(Ellen)多年前已醉心馬術,大女賴楨敏(Jacqueline)及細女賴倩敏(Jasmine)亦受她感染,
更成為了香港賽馬會青少年馬術隊的成員,其實Ellen為了在馬術方面培育兩名女兒成材,多年來也全心全意貼身照顧,
可謂一名廿四孝母親!現身在北京陪伴Jacqueline備戰十月尾全運會的Ellen自言是兩位寶貝女的「超級阿四」,
不論安排訓練、購買參賽馬匹及照顧起居飲食等亦要一腳踢,雖然Ellen笑言自己身心疲累,像有三頭六臂一樣,
可是多年來她從無怨言。
兩個女都玩馬術,三母女好似三姊妹一樣。
墮馬受傷的賴倩敏幸告無礙,由母親吳夏萍及姊陪同出院。
前香港小姐兼息影藝人吳夏萍(Ellen)大女賴楨敏(Jacqueline)認真威水,皆因佢去咗北京,
參加「二○○九全國馬術場地障礙賽」,仲攞咗個冠軍返嚟,成為香港首個喺呢個比賽度奪冠嘅選手
曾因意外導致盆骨碎裂的香港「馬術公主」賴楨敏,憑不屈不朽意志走出陰霾,再站上頒獎台!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皇妃樂隊 - 半獨立樂隊,唯一專集《Lady Diana》內有性愛題材,曾遭禁播,主腦安格斯後來做經理人,發掘陳慧嫻、黎瑞恩等。
-------------------------------------------------------------------------
補充資料~
皇妃樂隊他們的歌詞大多都關於性,對女人的渴求和愛情的苦痛等。 他们可以高声呼喊出:「让性爱解放!」「此刻给我性欲发挥。」当然,还有被电台所禁播的- Gay佬同性恋(为经典金曲),大谈对同性恋者的鄙夷与不屑,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而纵使你认为他们伤风败德,但时至今曰,以香港乐坛而论,他们还是前卫的摇滚异军。他們可以高聲呼喊出:「讓性愛解放!」「此刻給我性慾發揮。」當然,還有被電台所禁播的- Gay佬同性戀(為經典金曲),大談對同性戀者的鄙夷與不屑,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而縱使你認為他們傷風敗德,但時至今曰,以香港樂壇而論,他們還是前衛的搖滾異軍。 他们亦推出过一张大碟- Lady Diana,不过已经绝版,皇妃乐队无论在歌词和风格上,都是别树一格,结他和Keyboard走花式演奏是令我耳目一新,技术非常。他們亦推出過一張大碟- Lady Diana,不過已經絕版,皇妃樂隊無論在歌詞和風格上,都是別樹一格,結他和Keyboard走花式演奏是令我耳目一新,技術非常。 而其主音的唱腔更有如Sex Pistols的Johnny Rotten一般,颓靡不羇。而其主音的唱腔更有如Sex Pistols的Johnny Rotten一般,頹靡不羇。 皇妃乐队,就是香港摇滚史上,最Cult的传奇。皇妃樂隊,就是香港搖滾史上,最Cult的傳奇。 主脑安格斯后来做经理人,发掘陈慧娴丶黎瑞恩等。主腦安格斯後來做經理人,發掘陳慧嫻丶黎瑞恩等。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1986
==========================================================
太極 - 十大中文金曲新人獎金獎得主。雷有曜、雷有輝、盛旦華、鄧建明、朱翰博、劉賢德、唐奕聰,有些從商,有些繼續做音樂,07年無線音樂台仍見到幾齊人做《Live House》。
-------------------------------------------------------------------------
補充資料~
是成立於1985年的一隊香港流行音樂樂隊,由7位成員組成,包括主音雷有曜、雷有暉兄弟,結他手鄧建明、劉賢德,低音結他手盛旦華,鼓手朱翰博及鍵琴手唐奕聰。活躍時間為1985年至今,在10, 15, 20 和 27 周年時,在紅館開了4次大型演唱會。太極分別於2012年5月4日及2012年8月11日在紅館舉行入行27周年演唱會。當中在27周年演出時他們首次以四面台方式演出,備受好評。

1985年太極參加第一屆嘉士伯流行音樂節,參賽歌曲為「暴風紅唇」,結果贏得全場總冠軍及多個獎項。隨後太極進軍樂壇,奪得1986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的「最有前途新人獎」金獎。太極1986年推出第二張大碟《迷》已有不俗反應,短短數年已迅速走紅。太極出道以來著名歌曲包括「留住我吧」、「每一句說話」、「拚命三郎」、「小雨落在我的胸口」、「緣」、「他」、「痛」、「Crystal」等。早期作品風格較凌厲,至1989年開始主流化,並流行一時。不過由於歌曲大多是粵語流行曲,太極之影響力一般限於香港,地位遠遜於同期出道之Beyond。自1995年起太極作品開始減少,成員各自發展,鄧建明、雷有暉和唐奕聰轉做幕後;而鄧建明和雷有暉更推出個人唱碟,獲得好評;而朱翰博則成立了一所音樂學校:Ricky Music Factory。 於2012年一年內,分別於八月,十月,十二月 舉行三次演唱會。

紅色跑車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達明一派 - 十大中文金曲新人獎銀獎得主。自從劉以達製作《06石頭記》(輪迴版),宣佈達明一派已死。
-------------------------------------------------------------------------
補充資料~
達明一派係劉以達(Tats Lau)同埋黃耀明(Anthony Wong)喺1980年代喺香港組成嘅二人流行音樂樂隊。佢哋嘅音樂深受英式搖滾、電子音樂等風格影響。歌曲內容會涉及政治、社會、情感等好多方面。

1985年,劉以達喺一本而家已經摺埋嘅音樂雜誌《搖擺雙周刊》度登廣告請主音歌手,當時喺商業二台(而家嘅「叱吒903」)做唱片騎師嘅黃耀明睇到廣告,跟住去咗應徵,嗰日佢哋試唱咗一首Culture Club嘅歌,兩個人就係咁一拍即合。資深廣播人俞琤同佢地改咗“達明一派”哩個隊名,仲介紹咗佢地加入寶麗金唱片公司,正式加入樂壇。

 

石頭記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郭小霖 - 十大中文金曲新人獎銅獎得主。07年出了新碟 (包括舊歌翻唱),還捧新人,09年3年前舊歌上叱吒榜。
-------------------------------------------------------------------------
補充資料~
郭小霖(Kwok Siu Lam, Alvin ),是80、90年代香港創作音樂人及粵語流行曲歌手,現任Sony/ATV董事總經理。

郭小霖在1986年從加拿大學成返回香港進入Sony Music(新力音樂)工作,主要從事作曲、編曲和製作,隨後又以創作歌手的形象出現。他曾經被譽為香港四大金牌音樂監制之一,

為張國榮作曲的那首《無心睡眠》獲得1987 年十大中文金曲,《夢中見》曾獲1989年第二季十大候選金曲之一。除了張國榮,郭小霖還為不少大牌歌手監制專輯,其中包括梅艷芳

、鄭秀文、劉德華、張學友、林憶蓮……郭小霖出道時,正趕上香港樂壇繁榮鼎盛的時代。

郭小霖自己主唱的代表作有《從不知》、《愛情蝙蝠俠》、《夢中見》、《迷惘》等。最著名的作品是「哥哥」張國榮的《無心睡眠》,成為了年度金曲。後因專注幕後工作並成

為香港頂尖廣告音樂人,現任Sony Music和亞洲電視音樂製作總經理。

在互聯網未流行的年代,郭小霖曾經利用電話留言系統,設立「愛情蝙蝠俠」熱線,跟音樂愛好者交流。

2009年, 郭小霖於《龍卷風2006》專輯的《錯》一曲忽然大熱, 在香港商業電台叱咤903中熱播, 令郭小霖再為年青人認識。

愛情蝙蝠俠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39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