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ray375 於 14-1-2013 10:06 發表
由於近年無反機流行, 令好多殘鏡翻生(Zeiss Jena, etc).
正確地說, 無反的出現是做就了16米厘電影鏡翻生。
這正是因為16米厘電影鏡的法蘭焦距短, DSLR法蘭焦距比較長, 而且有反光板。
就算找師傅改鏡, 都只可找一些長焦16米厘電影鏡改(75mm 以上), 把尾部沒鏡片的部分砌去, 再上mount落大機。
至於無反, 法蘭焦距一般比16米厘電影机還短, 只要加接環便可用到。
尤其M43系統, 因片幅比16米厘電影菲林只大小許。基本上25mm或以上的16米厘電影鏡都不會有成像圈問題。
反之, APS-C的無反机種 (e.g: NEX, FUJI X, Canon EOS-M), 因CMOS比16米厘菲林大很多,
所以一般只能用50mm或以上的16米厘電影鏡, 否則, 會像FF機玩魚眼鏡一樣, 出現黑色成像圈。
至於Ray兄所題及的 "蔡東" Carl Zeiss Jane, 多數是M42 mount 鏡。
M42 mount 鏡升值, 其實是因數碼攝影流行, 數不論數碼單反及無反机價格平民化,
及因不用再花錢買菲林, 使攝影更加普及化所至。
現今玩相機的人比我們小時候多出好多。
最特別是, 現今世代的人愛玩懷舊, 玩厭了AF新鏡, 就會找一些手動老鏡玩。
找老鏡的人多, 但老鏡則因早已停產而變得買少見少。 加上現代資訊發達,
很多本來沒有太多人識的老鏡, 可以一夜之間因著一些 [達人] 出了一輯 [毒相] 後,
而引來不少C兄四出尋找, 價格自然被推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