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原帖由 abc 於 23-11-2011 12:28 發表
虎榮兄!好詳細資料,真係唔該哂! 你對粵語長片咁有研究,請問是私人錄影? 或是已有一套完整系列vcd or dvd珍藏?請問如何蒐集存儲 ?可唔可以分享一下心得 ?
我其實唔系好有研究架渣, 只系咁啱有資料啫!
我以前都叫搞過吓藝術節目, 加上有d朋友曾經在電影資料館工作, 所以聽埋聽埋啲小道消息, 得閒咪同大家分享吓lor!
我手上的確有一份香港所有粵語長片的目錄, 當中涵蓋的年份由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 資料不單詳細, 而且還包每套片的內容簡介, 所以只要有套戲的一鱗半爪, 好似故事內容或主要演員名單咁, 我都可以查得出來咁解啫!
七日鮮
一般而言, 粵語長(殘)片, 多是黑白製作, 影色製作要到歌舞及青春片興起, 差不多是粵語長片餘輝再照的時候才比較流行, 這比起有較大國外市場的國語片的步伐, 無疑是慢了一點, 七十年代中後期的製作已少了很多地道的殘片特色, 我一般只會歸類為港產片! 其實香港製作及拍攝過的粵語長片超過2000多部(唔得閒渣住目錄數, 呢個數系有少無多的估計
), 單是1950年至1965年這15年間的高峰期, 便有過千部的粵語長片生產, 當時香港共有7條院線, 4條播粵語長片, 3條播國語片. 由於當時普羅大眾的消遣娛樂辦數不多, 電視又尚未興起, 對電影的需求相當大, 當時每部長片的播映期一般只是一個星期, 亦即單是一條院線一年52個星期便需要差不多52部的電影來上映, 4條院線合起來便需要200多部長片了, 無怪乎在1961年香港電影史上最多產的一年, 便產生了200多部的粵語長片, 這一年中最賣座的便是破了15年賣座記錄的"仙鶴神針"(註: 由林家聲, 于素秋, 陳好逑, 鄧碧雲等主演, 已出了dvd), 為了應付這種運作模式, 很多粵語長片便需要在一星期內完成拍攝, 七日內拍畢加上七日的上映期, 於是乎七日鮮的名字便出現了.
現時香港市面出過的粵語長片vCD或DVD大約有200-300部, 只佔原有數目的十分一左右, 要收藏一整套粵語長片, 基本是不可能的, 基於市場細及版權分散, 很多碟都是只出一次, 便再沒有返貨重出, 要收藏好多時要靠彩數! 現時香港只得一間大唱片鋪會有比較齊存的粵語長片, 旺角及深水埗亦間中有好野出售, 但近來基本已沒有新碟出, 補碟的情況亦不埋想, 各位想收藏的, 還是早些動手吧!遲下當atv及tvb的影片交由電影資料館保存後, 大家要找最齊存的粵語長片, 恐怕就要往電影資料館了
當年市面一開始有粵語長片的碟出售後, 我已開始收藏, 所以好彩儲到一些絶版碟, 加上以前有錄影機的幫助, 現時粗畧估算所有收藏品都只是接近一百部左右, 並不算多!若果想比較有系統收藏, 可依個人喜好或年代特色等選擇: 例如(下面只是舉例),
喜劇:已出的有玉女添丁, 老夫子與大蕃薯等
懸疑偵探片種: 已出的有999誰是兇手, 黃毛怪人, 黑野貓,
俠盜片種:已出的有女黑俠木蘭系列, 情賊黑牡丹, 藍鷹, 黑玫瑰系列, 黃鶯系列
神怪武打: 瓊花仙子, 火燒紅蓮寺, 白骨險陽劍, 如來神掌
武俠片種: 已出的有雪花神劍, 金鼎游龍,碧血金釵, 碧眼魔女, 六指琴魔, 仙鶴神針, 半劍一玲, 黃飛鴻系列, 倚天屠龍記, 武林聖火令........
文藝片種: 已出的有冷秋薇, 破鏡重圓, 原來我負卿等
青春歌舞片: 多由蕭芳芳, 陳寶珠, 曾江, 胡楓等人主演,
名著, 外國片或神話改篇種類: 市面可找到後窗(抄希治閣), 賊大盜(何非凡, 梅綺, 李寶瑩主演)
時事/時代片種: 可考慮中聮的出品為主, 多由白燕, 吳楚帆, 張瑛, 梅綺, 黃曼莉等人主演, 較慘情有戲味, 演員一流, 已出碟的有路, 家, 春, 秋, 金粉世家, 雷雨, 可憐天下父母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