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123
發新話題
打印

鄧光榮

轉載自黃毓民的facebook wall:

三月四日晚上在一個朋友敍會中遇見大哥 ( 鄧光榮 ) ,他很關心我最近的動向,也對一些人與事表示了意見。
認識大哥超過四十年,從來沒有叫他Alan 或直呼鄧光榮,四十年來都是尊稱大哥而不名;他很喜歡做大哥,也做得起大哥。大哥是不容易做的。大哥對人講義氣,很多人卻是以兒嬉回報。
大哥侍母至孝,每年都為母親大排筵席賀寿。鄧伯母九十多,尚健。大哥卻是天不假年,人生無常,信焉!
想起龔自珍《己亥雜詩》:
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溫文;
⋯⋯照人膽似秦時月,送我情如嶺上雲。
大哥好走。大嫂節哀!
https://www.facebook.com/amurokylee

TOP

引用:
原帖由 拾實什習窄炸集 於 30-3-2011 03:37 發表 Brother 4: Totally agree.  其實所有人做啲嘢都差不多, 只是程多高低...例如: 有一個人做足中國傳統的忠孝仁義等等美德不等於他沒有做其它壞事...只不過你睇唔到之麻... 相反亦都係

 

有報導話鄧光榮曾經做過英語翻譯員,真係天大笑話!

 

1972年,鄧光榮向我父親購買公爵街公爵閣十一樓A座,要先付五千元(或一萬元)定金;鄧光榮拿出本支票薄,開了四、五張支票都寫錯英文字或銀碼,結果還是我父親幫佢填妥張支票。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亦可証明這位被受高捧的銀壇大哥有幾多料、有幾多學識? 唉......................

 

 

 

TOP

引用:
原帖由 luckyrat 於 31-3-2011 13:29 發表   有報導話鄧光榮曾經做過英語翻譯員,真係天大笑話!   1972年,鄧光榮向我父親購買公爵街公爵閣十一樓A座,要先付五千元(或一萬元)定金;鄧光榮拿出本支票薄,開了四、五張支票都寫錯英文字或銀碼, ...
Why he didn't wrote in Chinese ?

TOP

引用:
原帖由 011072 於 30-3-2011 04:34 發表 年中每有藝人離世,本人同表惋惜,惟獨哩次.........................

因為佢撈偏?

俗語有云"有強姦無焗賭"

雖然佢撈偏

個人都算有正氣

TOP

引用:
原帖由 kkeeleung 於 31-3-2011 15:34 發表 Why he didn't wrote in Chinese ?

 

My dad provided his English name to Tang,

asked Tang to issue a cheque of "Five thousands only" or "Ten thousands only",

& advised Tang to write the correct date.

 

As Tang studies in English College before, Tang didn't want to admit his poor English standard, so he tried to do that 4-5 times, but unsuccessful.

My dad supposed Tang was a smart fellow, & didn't know that Tang couldn't even write the following words properly:-

15th July, 1972

Mr. Fxxxx  S. Xxx

Five thousands only.

 

 

TOP

有友人見過拒工作的情況、做大哥的条件相信拒有的。
人己去、祝走好。

講開講有無人覚得拒D気質似Steven Seagal

TOP

引用:
原帖由 hongkongman 於 29-4-2010 19:50 發表 來自:台灣光華雜誌:2008年4月第096頁   藝

術文化/老歌專欄   2008年4月第096頁 [友善列印] [本篇共有 1頁,目前在第 1頁]   ...

 

hongkongman 兄報導:話鄧光榮曾經做過英語翻譯員,真係天大笑話!

 

 

luckyrat答:1972年,鄧光榮向我父親購買公爵街公爵閣十一樓A座,要先付五千元(或一萬元)定金;鄧光榮拿出本支票薄,開了四、五張支票都寫錯英文字或銀碼,結果還是我父親幫佢填妥張支票。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亦可証明這位被受高捧的銀壇大哥有幾多料、有幾多學識? 唉......................

 

 

kkeeleung兄問:Why he didn't wrote in Chinese ?

 

 

luckyrat答:My dad provided his English name to Tang,

asked Tang to issue a cheque of "Five thousands only" or "Ten thousands only",

& advised Tang to write the correct date.

 

As Tang studies in English College before, Tang didn't want to admit his poor English standard, so he tried to do that 4-5 times, but unsuccessful.

My dad supposed Tang was a smart fellow, & didn't know that Tang couldn't even write the following words properly:-

15th July, 1972

Mr. Fxxxx  S. Xxx

Five thousands only.

TOP

引用:
原帖由 kkeeleung 於 31-3-2011 15:34 發表 Why he didn't wrote in Chinese ?
  鄧先生係 Form 3 時被學故踼出來 ( 太子道新法書院 ).

TOP

引用:
原帖由 拾實什習窄炸集 於 1-4-2011 21:14 發表   鄧先生係 Form 3 時被學故踼出來 ( 太子道新法書院 ).
跟住走去拍戲?

 

不過其實宜家都係(至少我個年代)

 

哩間校出靚仔靚女, 但就總係讀書唔成

 

白鳥居

news://news.wonderfuland.net/wonderful.talk.anime

食住曲奇, 傾下老餅嘢

TOP

引用:
原帖由 白鳥 於 1-4-2011 22:21 發表 跟住走去拍戲?   不過其實宜家都係(至少我個年代)   哩間校出靚仔靚女, 但就總係讀書唔成  
係...我記得 "飛仔",  "飛女"  係好流行. 由其是食 lunch 時的小食部有好多嘢發生包括溝女

TOP

引用:
原帖由 白鳥 於 1-4-2011 22:21 發表 跟住走去拍戲?   不過其實宜家都係(至少我個年代)   哩間校出靚仔靚女, 但就總係讀書唔成  


梗係啦D時間用晒去扮靚. 點會唔靚過人

TOP

RIP

 

Mr. Tang is an oldcake classic and I enjoyed his films a great deal

 

His language skills or family matters are none of our concern

TOP

又幾似

TOP

News From AM730:

林娉婷影評 - 林娉婷
鄧光榮專題(下)—鄧光榮和黑社會電影
(2011年04月12日)

昨天說鄧光榮拍台灣白景瑞導演的文藝片大紅大紫兼開創了新潮流後,他並沒有在那邊落地生根,而是走得快,好世界,回歸香港再闖天下。時為七十年代中期……

 

香港影壇是另一個天下,因為較新派的觀眾受新興的電視劇熱潮影響,另方面已成死灰一段日子的粵影片又復燃兼大賣其座,他們遂只愛看具本地特色的片子。如果片子乃由著名電視節目或角色改編而成,就更無任歡迎,當然還有一群任憑天塌下來都只鍾情早已成行成市的嘉禾以及邵氏的武俠或功夫片的老死硬派。而無論新派或老派,均視台灣電影潮流如無物,所以鄧光榮在台灣的成就不能夠打包送回香港,但是他又並非出道初哥,如何待從頭收拾舊山河?那可是縱使岳飛於地下也解決不了的難題。
 

 

全新視點
岳飛只會行軍打仗,打仗以外的腦袋轉數卻不夠高,以致被人誣衊並死於非命。鄧光榮則何止轉數高出岳飛幾十倍,他更不肯坐以待斃。他很快看到了電視電影和邵氏、嘉禾出品之間的一塊尚未有人發掘或擅用的處女地,於是在1977年他拍了第一部全新視點的黑社會戲《出冊》。
《出冊》的全新視點在觀眾對「黑社會」三字的認知上。《出冊》面世前沒有人想到走私漏稅的黑社會可以成為電影主綫、社團大佬可以當男主角。前此粵語觀眾對銀幕上黑社會份子的一貫印象就只有說話永遠戚眉戚眼的西裝畢挺的石堅,或次一等的毡帽不離頭、唐裝不離身的馮敬文。他們永遠只是配角和歹角,永遠只能夠跟善良、好欺負的吳楚帆、張瑛,或謝賢、周聰等對敵,也永遠不敵;夠鐘散場前又永遠輸得灰頭土臉,永遠法網難逃。國語觀眾則另有一批「憎恨」的黑社會對象,不是唐菁就是魏平澳;不是魏平澳就是江島或馮克安。這些演員也全部難登主角之堂,總有大義凜然的王羽、岳華,或狄龍、姜大衛、陳觀泰等將他們先揍個半死,然後繩之於法。哪有看過像《出冊》般描述無名小子由坐牢到出獄,由出獄到加入黑幫,再變成黑幫話事人,最後又一無所有的多了寫實、少了批判的話題電影,電影男主角尋且是高高大大、英挺英俊的鄧光榮?
 

 

面目一新
自任男主角是鄧光榮十分聰明的殺著,因為其討俏的外形逼著觀眾對黑社會份子改觀。何況片中他上位後住洋樓、養番狗、出入馬仔前呼後擁,復有女人投懷送抱,又怎不讓捧場客一面流口水一面將以往對黑社會的鄙夷、厭惡和不屑一掃而空,取而代之以十二分好奇和六分欽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只管看電影不愛偶像崇拜者也有看《出冊》的理由。很多人未看前連片名作何解都不知道,看完後則訝異莫名,因為全片黑社會術語和打油詩充斥,100%聞所未聞,縱使解得明,也未必聽得切,感覺新鮮至極。
 

 

長拍長有
正是「感覺新鮮」四字令《出冊》一片風行,鄧光榮緊接著又拍了《家法》、《知法犯法》和《白粉雙雄》等同氣連枝電影,黑幫片遂成為港產電影的最新類型,從此長拍長有,歷久不衰。八十年代吳宇森又進一步落實了黑道人物的義薄雲天銀幕形象,很多黑道形容詞和動詞亦早已變成人人啷啷上口的日常用語。看到這裡,讀者諸君不妨靜心想一想,如果當日鄧光榮沒有從台灣打道回府,香港電影的面貌和進程會否大不一樣?並無指定答案,答啱或答錯都不會肇禍,放心!
 

 

作者為好戲爛戲都照看不誤的影評人

 

 

 

 

 

 

林娉婷影評 - 林娉婷
鄧光榮專題(下)—鄧光榮和黑社會電影
(2011年04月12日)

 

 

 

 

 

昨天說鄧光榮拍台灣白景瑞導演的文藝片大紅大紫兼開創了新潮流後,他並沒有在那邊落地生根,而是走得快,好世界,回歸香港再闖天下。時為七十年代中期……

 

香港影壇是另一個天下,因為較新派的觀眾受新興的電視劇熱潮影響,另方面已成死灰一段日子的粵影片又復燃兼大賣其座,他們遂只愛看具本地特色的片子。如果片子乃由著名電視節目或角色改編而成,就更無任歡迎,當然還有一群任憑天塌下來都只鍾情早已成行成市的嘉禾以及邵氏的武俠或功夫片的老死硬派。而無論新派或老派,均視台灣電影潮流如無物,所以鄧光榮在台灣的成就不能夠打包送回香港,但是他又並非出道初哥,如何待從頭收拾舊山河?那可是縱使岳飛於地下也解決不了的難題。
 

 

全新視點
岳飛只會行軍打仗,打仗以外的腦袋轉數卻不夠高,以致被人誣衊並死於非命。鄧光榮則何止轉數高出岳飛幾十倍,他更不肯坐以待斃。他很快看到了電視電影和邵氏、嘉禾出品之間的一塊尚未有人發掘或擅用的處女地,於是在1977年他拍了第一部全新視點的黑社會戲《出冊》。
《出冊》的全新視點在觀眾對「黑社會」三字的認知上。《出冊》面世前沒有人想到走私漏稅的黑社會可以成為電影主綫、社團大佬可以當男主角。前此粵語觀眾對銀幕上黑社會份子的一貫印象就只有說話永遠戚眉戚眼的西裝畢挺的石堅,或次一等的毡帽不離頭、唐裝不離身的馮敬文。他們永遠只是配角和歹角,永遠只能夠跟善良、好欺負的吳楚帆、張瑛,或謝賢、周聰等對敵,也永遠不敵;夠鐘散場前又永遠輸得灰頭土臉,永遠法網難逃。國語觀眾則另有一批「憎恨」的黑社會對象,不是唐菁就是魏平澳;不是魏平澳就是江島或馮克安。這些演員也全部難登主角之堂,總有大義凜然的王羽、岳華,或狄龍、姜大衛、陳觀泰等將他們先揍個半死,然後繩之於法。哪有看過像《出冊》般描述無名小子由坐牢到出獄,由出獄到加入黑幫,再變成黑幫話事人,最後又一無所有的多了寫實、少了批判的話題電影,電影男主角尋且是高高大大、英挺英俊的鄧光榮?
 

 

面目一新
自任男主角是鄧光榮十分聰明的殺著,因為其討俏的外形逼著觀眾對黑社會份子改觀。何況片中他上位後住洋樓、養番狗、出入馬仔前呼後擁,復有女人投懷送抱,又怎不讓捧場客一面流口水一面將以往對黑社會的鄙夷、厭惡和不屑一掃而空,取而代之以十二分好奇和六分欽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算只管看電影不愛偶像崇拜者也有看《出冊》的理由。很多人未看前連片名作何解都不知道,看完後則訝異莫名,因為全片黑社會術語和打油詩充斥,100%聞所未聞,縱使解得明,也未必聽得切,感覺新鮮至極。
 

 

長拍長有
正是「感覺新鮮」四字令《出冊》一片風行,鄧光榮緊接著又拍了《家法》、《知法犯法》和《白粉雙雄》等同氣連枝電影,黑幫片遂成為港產電影的最新類型,從此長拍長有,歷久不衰。八十年代吳宇森又進一步落實了黑道人物的義薄雲天銀幕形象,很多黑道形容詞和動詞亦早已變成人人啷啷上口的日常用語。看到這裡,讀者諸君不妨靜心想一想,如果當日鄧光榮沒有從台灣打道回府,香港電影的面貌和進程會否大不一樣?並無指定答案,答啱或答錯都不會肇禍,放心!
 

 

作者為好戲爛戲都照看不誤的影評人

 

 

 

 

 

 

 

 

 

 

 

 

 

 

 

 

 

 

 

 

 

 

 

 

 

 

 

 

 

 

 

 

 

 

 

 

 

 

 

 

 

 

 

 

 

 

 

 

 

I AM LOCAL HONG KONG MAN

TOP

鄧光榮化輕煙 妻女哭斷腸

(明報)2011年4月16日 星期六 05:05

【明報專訊】「影壇大哥」鄧光榮於上月29日在寓所心臟病    發在睡夢中去世,終年64歲,昨日在香港殯儀館    出殯;遺體移奉歌連臣角火葬場火化。鄧光榮太太嚴小屏(Janet)與丈夫陰陽相隔,火葬場的永別,讓「大嫂」哭得崩潰了,由友人扶著,兩女兒鄧業炘與業煒哭著呼喚父親,令聞者心酸。由銀幕的「學生王子」到得人敬重的影壇大哥,「大哥」一路好走。

昨早上10時,鄧光榮太太嚴小屏與兩女兒於抵達殯儀館作準備,契女鄭欣宜    、羅美薇,還有好友白雪仙、唐鶴德、姜大衛、蔡一傑    、蔡一智、凌波、金漢、胡楓夫婦與趙世曾    等到場。視鄧光榮如恩師的導演王家衛    與太太到場拜祭,前晚演唱會首場的張學友    也匆匆趕到。

喪禮採佛教儀式,儀式前靈堂播放著「大哥」生前喜歡的英文歌。

「大嫂」Janet與兩女兒跟上前慰問的賓客相擁而哭。儀式11時開始,由台灣    專程來港的見燈大和尚主持封棺說法,為亡者念經超度,望早登極樂。

業煒致悼辭 父在女麻女麻身旁離世

鄧光榮兩女兒先後致悼辭,二女業煒透露侍母至孝的父親,離開時是在女麻女麻(鄧光榮母親)身邊。她稱爸爸今次是沒有預備下,可能他自己也不捨得離開,是一圓滿的事。她說﹕「我口地出世是在媽媽的旁邊,爸爸作為一個孝順的人,他亦選擇在女麻女麻的旁邊離開。他離去時,手是讓女麻女麻枕著的。他最後的一句說話,是向女麻女麻說要她多吃一點東西,要她乖,要聽話。可想而知,他臨走也是為了屋企。他是一個很有承擔的男人。」

長女業炘稱爸爸現在只是先行一步去另一境界,比她們先行一步,將所有事安排妥當。等他們有機會有日可相聚,所以要多謝他。

欣宜羅美薇隨遺屬念經

靈柩推出靈堂前,安排了三隻「白獅」跪行向靈柩行辭靈禮。「大嫂」與兩女兒哭成淚人,並由大哥的生前好友扶靈,送他最後一程。下午2時告別禮結束,由另一位法師跟穿著孝袍的Janet、兩女兒與契女欣宜、羅美薇到殯儀館地下的大堂,一邊念經。二女業煒捧著父親的靈位,還有一名男家屬拿著一支大香,在法師的帶領下他們走到停車場出口送靈車離開。

兩女哭泣呼喚「爸爸!爸爸!」

靈車下午2時半到達歌連臣角火葬場,先由長女業炘捧著父親的遺照落車進入禮堂。其間傳出家屬的哭泣聲,最後送別遺體時,兩女兒哭著叫「爸爸!爸爸!」,其他人在叫著「大哥!」最後的呼喚成永訣。

Janet離開火葬場禮堂時哭得崩潰,要身邊人扶著;羅美薇跟業炘哭成淚人互相安慰。英雄宴在沙田    凱悅酒店舉行,現場播放著英文歌,還有大哥生前的照片,回顧他的風采。

記者﹕梁榮達

攝影﹕黃梓烜、鍾偉茵

有片睇﹕http://ol.mingpao.com/entvideo.htm

I AM LOCAL HONG KONG MAN

TOP

 55 123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