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幾年前在自己blog寫了以下文章,跟大家分享:
---------------------------------------------------------------------------------------------------
一直我也逃避仔細看完整部風之谷漫畫,因為講的東西太沉重了,總覺得主題好深、好難懂,但今天看完整套漫畫,我總算知道之前看不懂只是因為自己根本沒仔細看。
風之谷動畫從一開始已深深撼動我的心,從久石讓的配樂、從開頭那述說著巨神兵「火之七日」歷史的圖騰畫面……我可說是對它一見鍾情,女主角娜烏西卡的照片一直放在我床頭就是明證 =P
如果想真正認識宮崎駿這個人就該看他的書「出發點1979-1996」,這書集結了他廿年來在刊物上發表過的文章以及他的公開演講內容,雖然這書有如字典般厚,但若是真心喜愛宮崎駿的fans必能克服!我就是從這書知道宮崎駿在製作完風之谷動畫後仍繼續其漫畫連載,前後歷時十三年漫畫才完結。
看這書能直接窺見宮崎駿的想法:他總是對現代社會抱有種種不滿,老是抱怨製作動畫太辛苦啦,不想再幹下去啦,對未來感到悲觀啦,這世界根本無可救藥啦……但我卻發現他的作品跟他的說話正正相反!
他的作品正正是樂觀的,就算表面悲觀也只是作為包裝樂觀的外衣而已──風之谷漫畫正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且先看她的內容:
1) 千年前人類戰爭污染了世界形成腐海﹝污氣森林﹞。
2) 腐海會放出瘴氣兼不斷擴大,世界趨向毀滅。
3) 娜烏西卡發現腐海的秘密:腐海的樹林其實在吸收充斥世界的毒素,然後結晶化為流砂從而緩緩淨化世界。
﹝動畫到此為止,以下是漫畫延伸內容﹞
4) 人類培植出粘菌比腐海造成更大破壞。
5) 王蟲為了保護世界讓粘菌吞噬,然後二者合而為一形成新的腐海。
6) 娜烏西卡得知腐海只要花數千年便會淨化大地,但完全淨化後的大地卻不適合人類生存,因為人類體質已被千年前的古代人類改造成只適應污染的世界。
7) 腐海及其上的王蟲都是古代人類製造的「有目的生態系」,古代人類企圖把世界的有毒物質結晶淨化,以創造未來無毒的美好世界。而體質已不能適應淨化世界的人類將成為犧牲品。
8) 娜烏西卡阻止古代人類的計劃,決定讓人類掌握自己的未來,即使這可能是滅亡。
以上內容直接反映宮崎駿對現今世界的看法。不諱言他是悲觀的,雖然大自然有淨化能力,但淨化速度卻及不上人類破壞速度﹝所以漫畫中腐海才會不斷擴大,甚至由人類衍生出突變種「粘菌」﹞。
無戰爭無污染的未來世界不可能存在﹝正如漫畫中人類體質已改變不可能活在無污染中﹞,但正如娜烏西卡所說,痛苦、悲劇根本是人類的一部份,即使在純淨世界也不會消失,而且人在困苦中仍能生出快樂。記得娜烏西卡曾說過:「黑暗也存在我的心裡。」
「活的東西是會變的,人類也一樣,也可以做到和腐海共存。」我認為娜烏西卡這句話裡最重要是這個「變」字,「變」能帶來希望也能改變未來,是非常樂觀的信念。
所以我認為這清楚顯示宮崎駿是樂觀的,他文章的口不對心只是發發牢騷而已。而且悲觀裡的樂觀更加倍讓人感動,知道現實的殘酷仍堅執要改變世界,明知不可能而為之,宮崎駿實在讓人深深敬佩。
風之谷漫畫更加令人感動的是宮崎駿背後的努力。為什麼要在動畫完成後再花十年完成漫畫連載?因為他真正想表達的是很複雜的思想,並不是如動畫呈現的單純。而基於商業考慮他的動畫只能呈現大眾接受的單純度。
但他也曾多次想逃避畫下去,就對自己藉口說要投入其他新動畫製作而數度停止漫畫連載,我想是因為畫這漫畫的艱難。不單是本身所需花費的時間精力,我猜更大的原因是他越畫下去,風之谷漫畫的世界竟越變得悲觀,他大概要絞盡腦汁才能從中發掘出對世界的希望。雖然他心底是一直暗暗抱持著樂觀的,但這份本身已微弱的樂觀會漸漸被悲觀吞噬不是嗎?
不過宮崎駿還是宮崎駿,最後還是完成這部作品了,今天我也終於看完,無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