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執拾家中雜物, 有機會比床下底大膠箱入面既陳年A-CLUB重見天日. 搵到早期有關微星發展史既一篇文章. 文章來自A-CLUB第3期1986年11月10日號:
在暑假放映的變型金剛可說是Takara商品最成功的一次, 風行美國, 逼使美國要找日本方面製作動畫, 不過叫人發覺到日本玩具業和動漫畫界的互相倚靠, 只是時代不同, 媒介不同. 當年Micro Man的成就不就是最佳的證明?
Micro Man乃源自一些同類的模型, 而Takara推出時, 不單把這玩意出得更精英, 而且有系統, 加上外型設計上美觀, 又有不少兵器附件等, 早已成為一種十分成功的玩具. 加上在講談社TV雜誌中有漫畫連載, 更加相得益彰. Micro Man漫畫由森藤嘉宏繪畫, 內容把這些小超人寫成有生命的, 就以那十厘米高的身軀, 不單和男主角成為好朋友, 還可以使自己縮小成為小超人一般大的縮型人一起與巨大的亞古來亞作戰. 故事中造成真人大的男主角和小型超人的比例, 正好抓著了玩玩具者的心理, 也使得當時講談社還替這玩意搞了個Fan Club, 可見這玩意當年成就實在不少.
就在Micro Man發展的同時, Takara以同一手法, 即玩具加上漫畫, 推出一隻以機械恐龍的玩具, 漫畫則由石川賢及櫻多吾作分別負責, 可惜這次商品推出並不成功, 可能是造型不討好, 可能是連載太短, 又可能是玩具不好玩……
好景不常, 當Micro Man的漫畫連載完畢後, Micro Man的玩具銷路就開始下降, 後來改由秋田的TV雜誌冒險王中連載, 但仍然不行. Takara就不得不另開新路, 於是開另一新系列 Diaclone. Diaclone是一種大約兩厘米的人型玩具, 加上一些戰車基地的玩意; 而且每個人型足底都有磁石, 可吸在基地及戰車內(亞力: 咦, 咁即係日後既美國動畫同玩具系列既”星戰雄師”?! 我記得TVB當年都有播過喎!) 可惜成就不及Micro Man. 於是Takara再重新推出Micro Man, 不單只玩具, 還想推出模型, 不過銷路依然不理想.
不久, 因為超時空要塞的推出, 片中有酷似F-14戰機的機械出玩, 引起一片變型熱潮, 各玩具商紛紛推出可變型玩具, 而Takara便張一些可變型的車, 手槍, 卡式帶等, 都加入Micro Man系列中, 後來銷至美國, 卻又 意外地大受歡迎. 最近在有關方面聯絡下(亞力:我諗文中所講既”有關方面”應該就係美國既玩具商”孩之寶”), 決定拍攝變型金剛. Takara重新組織出品中的變型玩具, 最後成為今日的變型金剛.
而另外現正在(亞力:當時即係1986年)在日本播放中的”變型機械人-古羅雷斯大反擊”, 片中出現的機械則全都是Bandai出品的” 變型機械人”及返新玩具, 如期中有前”太陽戰隊”的戰艦, 成為敵方移動基地, 兩套變片的最大分別只在於贊助商不同罷了.
其實不只Takara出品會以動漫作推廣, 其他公司亦有同樣行動, 如青島文化教材社, 即專出4合1模型那間, 早期曾推出手塚治虫系列的模型. 另外青島間中會出產一些自行創作的模型, 如亞蘭特巨人及宇宙空母紅鷹等(亞力:咦, 唔通係當年無名, 無出動畫有黃色翼做裝飾果個機械人!?). 紅鷹就曾經請了今道英治先生來繪漫畫, 還作了五卷之多, 亦算相當成功.
另一方面, 動畫界亦曾對玩具商有一定的影響, 回想當年超力電磁俠造成合體熱, 玩具推出時何等受歡迎, 只是玩具在設計乃不能百份百的如動畫中所見, (亞力:超合金魂做到啦, 咦家既人太幸福啦) 但造成合體機械人在設計上都要求合理化, 使得玩具商可造出更象樣的玩具(亞力:莫非呢個就係玩具商開始干涉動畫製作既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