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上對(
李小龍)主演的電影(
人海孤鴻)的影評"
剛剛做完這個作業..好累啊.從來沒寫過這些東西.不過現在覺得非常有成就感!覺得它是我孩子.哈哈哈........
簡評《人海孤鴻》
Name: vic
Student ID: 066*****
Major: Economics and Finance
小心翼翼地生活
資
源貧乏、人浮於事、困難重重,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香港,仍然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創中完全恢復。與當今富庶的香港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戰爭不僅使香港
的經濟與社會秩序毀於一旦,更使無數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無數的孤兒因此而流浪街頭,沒有父母的撫養,又沒有經濟來源,他們當中的許多人都被社會上的
不良分子誘拐而走上了扒竊的道路。《人海孤鴻》這一部電影就反映了當時香港社會的這一現象。
《人海孤鴻》與1960年上映,由當時粵語片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晨風執導,吳楚凡,白燕和李小龍主演。這也是李小龍早期代表作之一。
從劇情編排來看,雖然涉及人物不多,但故事波蘭曲折,情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結局更有歐亨利之短篇小説的一貫風格----出乎意料,情理之中。
電
影的劇情有兩條主綫和幾條副綫。第一條主綫,是阿三(李小龍飾演)在孤兒院長何思其(吳楚凡飾演)的幫助和勸導下逐漸由一個街頭小混混變成一個良好少年的
曲折過程,並且最終發現阿三就是何思其失散多年的兒子;第二條主綫,是在戰爭中失去了妻子和女兒,又與兒子和女僕吳媽失散的何思其,與在戰爭中失去丈夫的
姚蘇鳳(白燕飾演)在街頭邂逅、相識,何思其為幫助姚小姐從喪夫的陰影中走出,邀請她到孤兒院任教,雙方由此產生感情。
除
了兩條主綫,影片還有幾條副綫,包括:阿三與姚小姐的關係由緊張的對立到相互關愛;阿三與扒手集團的“老大”之間的分合,直到阿三最終脫離這個集團;阿三
與幼年的女僕吳媽相依爲命,感情深厚;富商張吉祥從一開始對於慈善事業的冷淡,到後來被綁架的兒子被阿三和何思其先生奮力救出而改變了對何先生及其孤兒院
的冷漠態度……
電
影以張吉祥之子被綁架后獲救一事作結。在這一事件中,一方面何思其發現張吉祥家中的女僕竟然是失散多年的吳媽,並由此得知阿三即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另一方
面,阿三機智勇敢地救出張吉祥之子,回到孤兒院,卻遭到同學們的白眼與斥責,是姚小姐為他解圍,讓他融入這個大家庭。最終的結局把所有綫索都連在一起,回
想一下,不難發現整個故事構思巧妙,結構緊湊,環環相扣,並且充滿了“conflicts”,這使得影片引人入勝,廣受歡迎。
《人海孤鴻》受到香港民衆歡迎的原因除了劇情吸引之外,還有另外兩個社會原因。
一是《人海孤鴻》真實的反映了當時香港普通民衆的生活狀況。戰後的香港,許多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都變得支離破碎,或失散,或去世,許多孩子變成了孤兒。儘管在1960年,
大多數人已經逐漸從戰爭的陰影中走出,但影片仍然使大家憶起剛剛過去的悲痛、艱辛與重新站起來的汗水。即使對於大多數人來説,不可能有影片當中的美好結
局,但是這樣的結局對於剛從災難中恢復的香港人來説,不得不算是一種心靈的慰藉。因此,《人海孤鴻》在當時的香港社會引起了廣泛的共鳴。
二是《人海孤鴻》確實給20世紀60年
代的香港人以極大的鼓舞。當時,百廢待興的香港急需廣大港人團結起來,互相支持,一起奮鬥。影片借何思其這一人物,通過其言行——開設孤兒院、勸導不良少
年、幫助喪夫之婦和勸説富商幫困助弱,把“團結奮鬥”這一理念宣揚出來了,既自然而然,又十分勵志。除此之外,影片當中許多処都表現了社會各階層共同努力
戰勝困難這一主題。最突出的就是影片結尾,張吉祥一家與何先生,阿三,姚小姐等人一起就出被綁架的小孩,並且協助警方逮捕了犯罪團夥的頭目。雖然影片並沒
有直接講出“社會各界人士齊努力”這一句話,但是觀衆看到衆人爲了救出小孩這一目標而共同努力,心裏便能夠體會到“團結”這兩個字的溫度。
posted by vik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