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下鐵路,為你服務」,這個廣告是我童年又一回憶。轉眼間,地鐵通車已經三十年,相信每一個香港人都乘搭過。
香港踏入1970年代,生育率上升,且大批大陸難民湧入香港,不但造成住屋社會問題,也造成交通運輸負荷,單靠巴士、小巴不能解決,而當時香港並無一條快速公路,故港九主要幹道彌敦道、英皇道、觀塘道等,在繁忙時間塞車是司空見慣的事。政府當時應付辦法是,發展新界新市鎮,九廣鐵路電氣化,以及發展集體交通運輸系統。早在1967年,港府就已提出新集體運輸系統之建議藍圖,即是興建地下鐵路。1970年,顧問研究公司建議地鐵分為港島、荃灣、觀塘及東九龍線。1974年,政府將原定早期系統改為「修正早期系統」,剔除土瓜灣、九龍城、紅磡、何文田等路線。1975年,地下鐵路公司正式成立。1976年,地鐵觀塘線開始動工興建。1978年,荃灣線亦開始動工興建。1979年9月30日,地鐵觀塘線石硤尾至觀塘站,由港督麥理浩爵士主持啟用典禮。翌日,正式通車。1982年5月,荃灣線全線通車。1985年,港島線金鐘至柴灣站通車。1986年,港島線上環站正式投入服務。1989年,地鐵東隧段通車。1998年,機場快線通車。2002年將軍澳線通車。2005年迪士尼線通車。2007年12月,港府將原九廣鐵路東鐵、馬鐵、西鐵及輕鐵線,與地鐵各線合併,兩鐵合併後,名為「香港鐵路公司」,簡稱「港鐵」,英文仍稱MTR。港鐵服務至今差不多覆蓋全香港,隨後港鐵沙中線、九龍南線、港島南線、西線亦陸續動工,港鐵版圖會不斷擴大,遍布全港。平心而論,港鐵雖有時脫班、壞車、訊號故障,但次數都算不多,港鐵仍是舒適快捷的集體運輸工具,對舒緩交通擠塞、推動市區環保,居功至偉。
服務地鐵三十年的員工,愈來愈少,其中一人仍在工作,應是梁陳智明女士。

(圖: 這是地鐵在1976年在《星島晚報》刊出未來的美麗藍圖廣告)

(圖: 地鐵1976年在《星島晚報》刊登全版廣告,指出因應地鐵工程,九龍彌敦道需要封路,行經該路九巴路線需要改行上海街。地鐵不能一日建成,需時兩三年,當時地鐵日日要在彌敦道、英皇道掘路封路,惹起不少居民商舖不滿,故把地鐵口號改為「地下鐵路,圍(為)您建造」。)

(圖: 這個一棵樹的標誌,以前地鐵地盤都見到。至於恆生銀行,每個地鐵站總有一部提款機)


(圖: 地鐵通車前,星島報業推出地鐵通車紀念金章,雲絲頓香煙也送出100枚紀念金章,乘機毒害港人)

(圖: 現時港鐵九龍灣站,還見到這個雷達鐘,都好準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