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古典音樂交流室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8-2-2010 00:45 發表 絶唱   友人剛觀賞了盧景民新製作的 La Fille Du Regiment 聯隊之花(另稱為軍中女兒),這套歌劇就是巴伐樂蒂當年以9個完美無瑕高音C震驚樂壇,贏得The King of High C美譽的劇目,目前已甚少在世界各 ...

 

"Ah Mes Amis" / "Pour Mon Ame" High C compila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I3-55pmSe8&fmt=18

 

 

1. Juan Diego Florez
2. Luciano Pavarotti
3. William Matteuzzi (Italian)
4. Alfredo Kraus
5. Roderick Dixon
6. Andrea Bocelli (the final note was cut out by accident)
7. Yang Yang
8. Roberto Alagna

長江後浪推前浪, Juan Diego Florez 跑贏「布魯圖」!!!

TOP

Juan Diego Florez sings "Ave Mari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awnfrv7n7I&fmt=18

 

 

開倒車大半世紀嘅古典聲樂似乎還有一線曙光!!!

TOP

Leo Slezak sings 'La donna e mobile' (auf Deutsch) from Giuseppe Verdi's 'Rigoletto' 190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fz-sqvi12w

 

 

Leo Slezak sings 'Che gelida manina' (auf Deutsch) from Giacomo Puccini's 'La bohème' 1910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fD1Kbjke6Y&feature=related

 

 

請於 youtube 熒幕右下角調較至 1080p 觀賞。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isLee 於 18-2-2010 17:11 發表   "Ah Mes Amis" / "our Mon Ame" High C compila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I3-55pmSe8&fmt=18     1. Juan Diego Florez2. Luciano Pavarotti3. William Matteuzzi (I ...

 

引用:
原帖由 LouisLee 於 18-2-2010 17:25 發表 Juan Diego Florez sings "Ave Mari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awnfrv7n7I&fmt=18     開倒車大半世紀嘅古典聲樂似乎還有一線曙光!!!

 

倒也未必!   曙光雖然看見,但仍然暗淡!我同意Juan Diego Florez及中國的Yang Yang是新發現的大陸,不個現時二人各有缺點!按技巧而言,我不同意Juan Diego Florez排第一,太嫩了,佢如果好似依家咁唱,包佢唱不多過十年,把聲就會跌watt,甚至可以摺埋自己收山去也,為左聽真d,由頭到尾聽左兩次,重特別聽埋佢首Ave Maria先排出下列次序.

 

  1.  Luciano Pavarotti (技巧perfect, 聲音控制及legato一流,聲如洪鐘,正宗意大利腔口 )
  2. Alfredo Kraus (我偶像,技巧perfect, 聲音控制一流,雖然系西班牙人,唔知點解成日覺佢帶左少少法國腔,所以排佢第二,佢事實上以法國劇目最著名
  3. Roderick Dixon (聲音控制一流,但技巧不算無可挑剔)
  4. Yang Yang (中國近年的後起之秀,早陣子Hong Kong Records有入過他少量的唱片,一瞬間清貨,到現在一直找不到!估唔到系呢道聽到!他的聲底靚,技巧聽得出是正宗意大利美聲(咽聲學派)訓練出來,但同意評論所說,他咬字有d問題,如果可以改善,將來成就應該很高!)
  5. Juan Diego Florez (他的本錢十分之夠,聽得出天生有極高音域,但技巧尚有待琢磨,某些地方唱得太用力,身體的傳聲(body voice)尚未到家,所以現時聲音不算頂大,這點可以透過改善技巧達到,再留心聽聽他的HighC及前後數過音的處理細節,他於極高音處出現了不太正常的震擅或震幅,是過度使用喉頭肌肉,肌肉開始不受控,聲音出現不聽使喚的先兆,他現時是靠食老本,靠音域夠高而用力上果幾個high C,唱完第二定第三個high C, 已經聽到佢把聲因為太乾而出現左少少雜聲,好細聲,留意少少就聽到,坐食山崩,再過多幾年,身體體能下降,無技巧的話,佢就唱唔出!快d揾個得o既老師補飛,包佢長唱長有!)
  6. Roberto Alagna (不過不失,對佢無咩太大冀望!)
  7. Andrea Bocelli  (佢把聲系好靚,技巧可以再練吓)
  8. William Matteuzzi (Italian) (唱到成個太監咁,不對我口味!

TOP

Cielito Lindo - Deanna Durbin
 
 
 
 
 
Deanna Durbin - Il Bacio - Arditi
 
 
 
 
14 year old Deanna Durbin singing sensation in her first movie - Three Smart Girls.
 
 
Deanna Durbin - Les Filles de Cadiz
 
 
 
 
the 1938 movie "That Certain Age". Deanna Durbin was 16.
 
DEANNA DURBIN SINGS SUMMERTIME GERSHWIN 1937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C6Xuh6V_u4&fmt=18



Deanna sings from 7:35
 
 
超正!!!
 
如果 Deanna 係黑人, 肯定會俾 Gershwin 選做 Porgg & Bess 女主角!!!

TOP

Richard Tucker - "The Exodus So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enG2DZoQcg&hd=1

 

Richard Tucker - "More" (theme from "Mondo Can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4pSzxYUv1c&hd=1

 

TOP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isLee 於 11-3-2010 18:20 發表 Richard Tucker - "The Exodus Song"http://www.youtube.com/watch?v=YenG2DZoQcg&fmt=18       Richard Tucker - "More" (theme from "Mondo Can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4pSzxYUv1 ...

 

上世紀中後期真系一個聲樂的黃金時代, Richard Tucker當時唔算最紅, 但系比起依家果班山寨歌手, 佢一出聲已經有超班的皇者風範!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18-2-2010 20:20 發表     倒也未必!   曙光雖然看見,但仍然暗淡!我同意Juan Diego Florez及中國的Yang Yang是新發現的大陸,不個現時二人各有缺點!按技巧而言,我不同意Juan Diego Florez排第一,太嫩了 ...

犀利啊!簡直係一篇專業樂評!

TOP

很少介紹有關俄羅斯的歌曲或歌唱家, 以下選來數首Soviet Army Chorus & Band及Ivan Rebroff 演出的歌曲! 希望大家喜歡!  

 

Soviet Army Chorus & Band 是蘇聯(解體前)紅軍中的音樂軍團/軍旅, 貨真價實! 當中各人的音樂底子甚厚, 除了合唱, 基本上每一位合唱團的成員均可作獨立的演出!

 

Bandura

(Soloist: I Savchuk and V. Fedorov; In this Ukrainian folk song, the singer praises his beloved as he strums his bandura (a Ukrainian three-stringed, lute-like folk instrument). Days bring him no joy and night no response, for his love is unrequi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ZznV1aukGU&fmt=18

 

A Birch Tree in a Field Did Stand

(Soloist: I Didenko; Beryozonka is one of Russia's oldest folk songs:"Nobody pays any attention to the birch tree. I'll go to it, break off a twig, make a whistle and play to myself.")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POwHOuuQzE&fmt=18

 

Ah! Lovely Night

(Soloist: N. Polozkov; "How shall I spend this beautiful night?" asks this Russian folk song, "My dear one has left me and I am all alon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ol_Qnr4zpU&fmt=18

 

Song of the plains

(草原之歌! Soldiers ride through the green plains of their beloved land, singing joyfully. All is peaceful, and the people work happil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hliuEte028&fmt=18  (必聽之選! )

 

 

 

而Ivan Rebroff (1931-2008)其實是一位擁有俄國血統的德國男低音歌唱家, 生於德國柏林, 逝世於法蘭克福, 雖然有些人不大喜愛他的海派演譯風格, 但他擁有四個半的八度音,超低音強勁, 聽落十分之爽! 以下選來:

 

Poljuschko Polje (Cossack Patrol)中文歌名是草原之歌!

 

 

Volga boatmen (伏特加船夫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mvy5mgVdjI&fmt=18

 

in Memoriam. Степь да степь кругом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Xo1Jn6ojSc&fmt=18

 

Evening bells - Вечерний звон - Abendglocke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Lg0oRC4lUA&fm=18

 

The Nightingale (中文歌名為夜鶯) - 首歌d假音系佢自己唱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OK9LusxZCc&fmt=18

 

Dark Eye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bWqIhxkh8g&fmt=18

 

The Lonely Chimes (Das Einsame Glöckchen) 這首不是俄羅斯歌曲, 但音樂很美很深邃, 而且可展現Ivan Rebroff 令人驚嘆的寛音域, 假音用得很美, 恰到好處!

 

Ave Maria (這首也不是俄羅斯歌曲, 但音樂一樣很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6DOUB3O35E&fmt=18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isLee 於 11-3-2010 22:23 發表 Willem Mengelberg conducts Beethoven, Symphony No. 9 Live 19401st Movthttp://www.youtube.com/watch?v=Qlo1xgZlkM4&fmt=18http://www.youtube.com/watch?v=9GVmKR4inKU&fmt=182nd Movthttp://www.youtube.com/w ...


勁, 唔知有冇可能在出面揾得到, 呢個錄音超正, 值得去收藏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28-3-2010 03:31 發表 很少介紹有關俄羅斯的歌曲或歌唱家, 以下選來數首Soviet Army Chorus & Band及Ivan Rebroff 演出的歌曲! 希望大家喜歡!     Soviet Army Chorus & Band 是蘇聯(解體前)紅軍中的音樂軍團/軍旅, 貨真 ...

勁!豪邁卻不乏細緻。想不到超低音歌手可以對假聲運用得這麼細膩到家。

TOP

引用:
原帖由 Kal-El 於 28-3-2010 07:05 發表 勁, 唔知有冇可能在出面揾得到, 呢個錄音超正, 值得去收藏

 

你好彩, 仲有:

 

http://www.amazon.co.uk/Beethoven-Complete-Symphonies-Ludwig-van/dp/B0000DD2XO/ref=sr_1_193?ie=UTF8&s=music&qid=1269827958&sr=1-193

 

 

TOP

《伏爾加船夫曲》- 斯義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cfUOd3WNzA&fmt=18


哎唷杭 哎唷杭 齊心合力把牽拉
哎唷杭 哎唷杭 拉完一把再拉一把
解開卷葉的白樺樹 踏開世界的不平路
愛達達愛達 愛達達愛達
解開卷葉的白樺樹 踏開世界的不平路

哎唷杭 哎唷杭 拉完一把再拉一把
我們沿著 Volga 河 對著太陽我們歌唱
愛達達愛達 愛達達愛達 對著太陽我們歌唱

呃 呃 努力把牽繩拉 對著太陽我們歌唱

哎唷杭 哎唷杭 拉完一把再拉一把
可愛的 Volga 母親河 河水滔滔深又闊
愛達達愛達 愛達達愛達 河水滔滔深又闊

Volga  Volga 母親河
哎唷杭 哎唷杭 齊心合力把牽拉
哎唷杭 哎唷杭 拉完一把再拉一把
哎唷杭 哎唷杭


 

《教我如何不想她》- 斯義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EB5afO6jRA&fmt=18



作詞:劉半農 (1891-1934)
作曲:趙元任 (1892-1982)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游,啊!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isLee 於 29-3-2010 10:12 發表 《伏爾加船夫曲》- 斯義桂http://www.youtube.com/watch?v=lcfUOd3WNzA&fmt=18哎唷杭 哎唷杭 齊心合力把牽拉 哎唷杭 哎唷杭 拉完一把再拉一把 解開卷葉的白樺樹 踏開世界的不平路 愛達達愛達 愛達達愛達 解開卷葉的白 ...

 

斯義桂

 

http://baike.baidu.com/view/1312399.html

 

001-8.jpg picture by LouisLeeKH  

 

斯義桂(1915-1994年),岳林街道斯張村人,生於上海。父親斯禮遂是位出色的石匠,青年時代挑著鋪蓋與工具,取道寧波海路,闖進上海灘,在澳門路開了家石作坊,承建了南京路老九莊綢緞店(現朵雲軒)、福州路江西路金城銀行(現交通銀行)、杭州錢江大橋等建築的石作工程。斯義桂1930年初中肄業,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畢業後參加上海交響樂團和蘇石林辦的歌劇院,常在坐落于蒲石路(今長樂路)、慕爾鳴路(今茂名北路)口的蘭心大戲院演出。後去香港從事音樂教育工作,並為抗日戰爭作募捐演出。香港淪陷後返回上海。1942年去重慶,任國立音樂學院分院聲樂教授。教學之餘,經常參加抗日、救災等義演。1944414日,應宋慶齡特邀,與著名舞蹈家戴愛蓮在重慶國泰戲院聯合演出,收入40多萬元,支援前方抗日將士。19793月斯義桂來華訪問,10日下午宋慶齡特地邀請他參加會見,共進晚餐。

 

1947年春,斯義桂越過太平洋,赴美國開闢新的音樂天地。經過兩年刻苦學習和演出實踐,斯義桂在專供世界一流藝術家演出的紐約卡內基大廳舉行獨唱音樂會,這是該院歷史上第一位中國音樂家登臺演出。斯義桂一鳴驚人,獲得高度評價,報紙稱他為音樂的化身出色的歌喉可以與偉大的俄國男低音歌唱家夏裡亞賓相媲美是一個金嗓子。這次演出成為斯義桂歌唱生涯的轉捩點,從此奠定了他在國際樂壇上的地位。

 

  五十年代,斯義桂客串於紐約、三藩市、費城、匹茲堡、新奧爾良、聖安東尼奧等地歌劇院,擔任主演要角,走紅美國東、西部歌壇。1959年,斯義桂應邀到臺灣演出,演唱的《老人河》、《教我如何不想他》、《滿江紅》等歌曲,臺灣同胞非常喜歡,斯義桂的名字因此家喻戶曉。

 

  1961年,甘迺迪入主白宮,在總統就職儀式上,斯義桂榮任首席演唱。這位美國第35屆總統稱讚他是美國的文化使者,希望他在世界各地演出,宣傳美國形象。

  

  進入20世紀60—70年代後,斯義桂足跡遍及美洲、歐洲、亞洲、大洋洲,他用中、英、德、意、俄、法等6種語言,演唱數百首世界名曲,同美、德、法、英、荷等國一流樂團同台演出,並多次與世界級音樂指揮大師卡拉揚合作,同台獻藝。 

TOP

 1970年後,斯義桂先後在美國克利夫蘭音樂學院擔任聲樂教授,在羅切斯特大學伊斯曼特音樂學院任聲樂系主任、終身教授。

  

  19786月,斯義桂應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邀請,到香港參加第四屆亞洲藝術節。他與香港中樂團、香港管弦樂團合作,擔綱兩個節目,以此作為告別演出。當他唱完《紅豆詞》、《滿江紅》、《紅彩姐妹》、《馬車夫之戀》和蘇聯作曲家柴裡普寧專門為他創作的清唱劇《歡悅與真摯——98號》後,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滿頭白髮的斯義桂在謝幕時飽含熱淚說:請允許我再唱一次40年我一直愛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吧!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香港藝術節閉幕後,斯義桂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回國訪問。他在上海會見了家鄉親人和昔日好友。19793月,中美建交,斯義桂作為美國政府代表團B組組長來到北京。同年7—12月,應文化部之邀,到上海音樂學院作為期一個學期的講學。他從美國帶來了裝有教材、樂譜、資料、唱片、錄音帶,乃至答錄機、身歷聲唱機等18件行李,作為饋贈母校的禮物。從酷暑到嚴冬,斯義桂全力以赴,指導學生聲樂學習,舉辦學術講座。上海音樂學院挑選了分屬5個聲部的8名男女學生,請他重點指導。他因材施教,逐個輔導,最後,這些學生舉辦教學音樂會,成績斐然。得悉斯義桂在上海講學,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先後選派聲樂教師、歌唱演員來上海音樂學院求教。斯義桂為他們開設大課3次,聽眾500多人次。他把積累40多年的演唱經驗,無保留地回報給祖國母校和各地同行。講學結束,賀綠汀院長把上海音樂學院名譽教授的證書授予斯義桂。

TOP

  197912月,上海音樂學院講學活動告一段落,斯義桂回故土奉化探親終於成行。斯義桂生於上海,青年時代來過家鄉,奉化的飲食習慣在他腦子裡仍留有深刻印象。他一進家門就問:臭冬瓜、莧菜股還有沒有?當家人回答時,他鄭重囑咐:吃飯時,別的菜可以不要,這兩個菜不要漏掉。

  

  斯義桂對家鄉感情很深,他說:中國經過這麼多戰爭,現在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建設加快,前途不可估量。外國也不是什麼都好,在貧困線下生活的人還很多。我不是實業家,經濟有限,這方面對祖國、對家鄉無大貢獻,感到慚愧!家人安慰他:只要你的心到了,沒有忘記祖國,就好。斯義桂接著說:我在音樂方面還有一點能力,要為祖國培養音樂人才盡我綿薄之力。

 

  1994511日,著名男中低音歌唱藝術家、被稱為中國海外文化三巨星(另二為林語堂、張大千)之一的斯義桂,走完了富有傳奇色彩的79個春秋。516日,在三藩市的教堂裡,250多位朋友為他舉行追思禮拜。一年後,第一個周年來到之際,美國音樂界人士為紀念這位元音樂大師,連續舉辦了3場專題音樂會。

 

  斯義桂在美國的遺孀李蕙芬女士,根據斯義桂生前願望,從大洋彼岸寄來了斯義桂生前最喜愛的套裝,在故鄉奉化建造了一座衣冠塚,斯義桂之子斯端侖設計了體面的墓碑,碑上嵌鑲著一張斯義桂黃金時代的燒瓷照片。按照炎黃子孫的倫理觀念,斯義桂終於落葉歸根,魂返故里。1997年清明,李蕙芬女士從美國飛來奉化,祭掃亡夫。這個時間和斯義桂棄家渡洋,到西半球闖蕩世界,相隔正好半個世紀。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isLee 於 29-3-2010 10:12 發表

《教我如何不想她》- 斯義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EB5afO6jRA&fmt=18



作詞:劉半農 (1891-1934)
作曲:趙元任 (1892-1982)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
微風吹動了我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啊!
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游,啊!
燕子你說些什麼話,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啊!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劉半農與「她」字

 

http://women.sohu.com/2004/03/10/29/article219372921.shtml  

 

報章上有文說,劉半農於一九二三年創造了“她”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這是不確切的。“她”字確實是劉半農首創,但是第一次出現在他一九二○年寫的一首詩中。  

 

劉半農原名複,一八九一年生於江蘇省江陰縣,一九三四年謝世。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新詩人、雜文家和著名的語言學家。劉半農在新文化運動中,寫了大量的詩歌,內容多是反封建的,形式上著力模仿民歌,後結集出版詩集《揚鞭集》。同時,劉半農又採集了不少民歌,編為《瓦釜集》。他的名字以「半農」自詡,表明他眼光向下,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另外,他還精心研究語言學,並有不少語言著述,在中國現代語言史上卓有成就。他創造的「她」就影響深遠。  

 

一九二○年九月,正在英國倫敦的劉半農,寫了一首“教我如何不想她”的著名情詩,首次創造了“她”,並第一次將“她”字入詩。原詩是: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  

目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目光。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漫漫流,水底魚兒慢慢游。啊,燕子,你說些什麽話,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啊,西天還有些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後來,語言學家趙元任將這首詩譜成樂曲,至今還激勵著海外遊子眷戀祖國的情懷。  

 

關於“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歌曲,還有一段趣聞。一天,劉半農到趙元任家小坐飲茶,適逢不少青年學生也在趙家小聚。在場的學生見到劉半農,簡直難以相信眼前這個矮身驅、方頭顱、憨態可掬的土老頭子,竟然會是創作出美妙歌詞的作者!待劉半農離去後,青年學生們寫下了這樣一首打油詩:  

 

教我如何不想他,請來共飲一杯茶。  

原來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在早年的白話文中,用“他”作第三人稱代詞,通用於男性、女性及一切事物。一九一九年前後,有些文學作品用“伊”專指女性。鑒於這種混亂,劉半農創造了“她”字,指代第三人稱女性,而用“它”代稱事物。開始時雖遭到一些守舊者的攻擊,但很快流傳開來,廣泛使用。這在當時的文化界,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魯迅在回憶劉半農時說:“他活潑、勇敢,打了幾個大仗。譬如吧,‘她’和‘它’字的創造,就都是的。現在看起來,自然是瑣屑得很,但那是十年前,單是提倡新式標點,就會有一大群人,如喪考‘妣’,恨不得‘食肉寢皮’,所以的確是大仗。現在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人,大約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單是剪下辮子,就會坐牢或殺頭的。”   

 

劉半農一九二四年到法國留學,專攻語言學,著有《中國文法通論》、《四聲實驗錄》等。一九二六年回國後,任北京大學教授。一九三四年在北京病逝後,葬於香山碧雲寺東側風景秀麗的玉皇頂。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28-3-2010 03:31 發表

Volga boatmen (伏特加船夫曲)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mvy5mgVdjI&fmt=18

 

Volga boatmen (伏爾加船夫曲) - Fedor Chaliapin (1873 - 1938)

 

 

1922 Vers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GSR1jCXojI&hd=1

 

1927 Vers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z6QhsMHfYQ&hd=1

 

1936 Vers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pdqNwYG-bA&hd=1

TOP

引用:
原帖由 LouisLee 於 4-4-2010 18:04 發表   Volga boatmen (伏爾加船夫曲) - Fedor Chaliapin (1873 - 1938)     1922 Vers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GSR1jCXojI&fmt=18       1927 Version ...

 

上世紀可以稱為世紀男低音的不超過5人, 排首兩位的肯定是 Boris Christoff 及Fedor Chaliapin (夏利亞萍). 論個人徧好, 可能是因為咬字問題, 我是較喜愛Christoff的, 但Chaliapin也不錯! 如果Youtube樓主的資料無錯, 他灌錄頭兩個版本的年齡應分別在49及54歲, 是男低音的黃金十年, 聲音最成熟的一段時間, 以上三個版本都可聽出他的功底十分厚, 那種聲音的強度及密度, 充滿密集的高壓電流及光亮度, 重有歌曲的詮釋, 除了Christoff, 無人能及, 如果有幸聽現場, 一定無比震撼!

 

Boris Christoff 的版本, 一樣十分不錯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cgCDHz6G1s&a=sURrq0AkP_Q&playnext_from=ML&=18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