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12
發新話題
打印

高達初稿

引用:
原帖由 超音 於 14-10-2009 14:37 發表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當年高達中沒有提及的內容,

竟然可以被無限補充及發展,真令人意料不及.


一切心血為延續工廠啤機生產線服務﹗
我的老動漫音樂,電影blog:
http://moronenemy.blogspot.com

TOP

引用:
原帖由 singingsoul 於 14-10-2009 17:14 發表 一切心血為延續工廠啤機生產線服務﹗

為了千千萬萬的BANDAI 員工,

高達啊,你要永遠生存下去.

TOP

G4, G5, 如果有玩PS2既相逢宇宙中就會知道如果無左佢地, 連聯軍就算成功佔領亞巴奧傷亡一定更大. 係靠第16獨立作戰隊響小行星帶埋伏, 狙擊去支援既自護艦隊所以戰事先會咁順利. 部隊最後全滅.

 

而G3, Bandai(唔知日昇有無承認)既講法係, 亞巴奧攻略戰係有G3同RX-78-2出戰...咁即係駕駛G3既的確另有其人.

 

陸戰型高達, 官方則聲稱係由RX-78既後備零件裝配而成, 只有20多台, 其中12台配給注東南亞戰線既小島大隊.

TOP

『V計劃』

引用:
原帖由 超音 於 14-10-2009 15:48
發表  但電視版及劇場版內容有些微出入,那Delight986兄到底會跟那一個版本呢?


電視版及劇場版內容的確有些微出入...
單于RX-78降落地球操作方式已經有些微出入...
不過基本Story骨幹大至相同~!
只是插入小許新畫面情節而已~!
Z劇場版差不多~...
同樣喜歡...

 


引用:
原帖由 亞力 於 14-10-2009 17:39 發表  G4, G5, 如果有玩PS2既相逢宇宙中就會知道如果無左佢地, 連聯軍就算成功佔領亞巴奧傷亡一定更大. 係靠第16獨立作戰隊響小行星帶埋伏, 狙擊去支援既自護艦隊所以戰事先會咁順利. 部隊最後全滅.   而G3, Bandai ...

搵到以下一D資料

 

『V計劃』

為什麼聯邦那麼快就能開發出RX-78 Gundam這樣的傑出機體這樣的疑問。

聯邦MS的快速出現和迅速的達到量產已經最後的戰勝有10年領先的Zeon公國軍。而根據聯邦軍高層的能夠公開的資料,那就是今天的主題:『RX計劃』

同樣的熟知『V計劃』的人遠比『RX計劃』的人來的多,而這里要糾正的的說法是:『RX計劃』是完整的聯邦MS開發計劃,而『V計劃』則是包括加快開發『RX計劃』和MS搭載艦戰時預算計劃。也就是說『V計劃』是個增加軍費開支預算提案,頂多是一個加速方案。依次我們可以大膽推論:沒有『V計劃』,聯邦也能開發出MS,只是沒有那麼快罷了,可能是U.C.0079年,可能是U.C.0080年,也可能是今年的聖誕節!

 

我們隨著時間退回10個年頭左右。U.C.0074年,公國軍開發巨大人型兵器、MS的存在就已經為聯邦軍所得知。覺察這樣的機密後,聯邦軍中部分對此相當敏感將領就對ZEON公國這種新兵器抱有不安的情愫。

其中有段非常讓聯邦軍震驚的YMS-04在A Baoa Qu宙域的測試影像。覺察到Zeon公國Zeonic公司在民用建造機械和平利用的面具下正積極開發的新兵器的事實,觀看過試驗影像的聯邦軍首腦們對新兵器產生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見,一種意見對MS的實用性提出了疑問,並指出了MS局地戰使用的可能性、以及MS巨大身軀可以輕易被雷達捕捉、固定武裝使用可靠性低下等缺陷。另一種則以胖子某某代表之一的積極應對派。

通過其在商界的私人關系調派了在八洲重工從事高級工程師工作的β電晶體電子干擾荷電粒子氦核核磁物質燃料能量(Maga-Bipolar Hadron /Minoveskion-BJT)
米氏核融合爐壓縮技術發明人 : (Minovsky Doctor)米諾夫斯基博士的門生學生-
添.尼爾(Tem Ray)前來扎布羅(Jaburo)一同研究對策,也就是『RX計劃』的雛形計劃。
而有傳聞說添.尼爾(Tem Ray)提出扎布羅(Jaburo)無法公開進行改類測試的困難時,胖子則給予了能夠在新建SIDE 7上試驗添.尼爾(Tem Ray)總工程師銜頭title的權限,而之後我們也從航宇記錄中查到了添.尼爾(Tem Ray)與其子後來的ACE駕駛員阿寶.尼爾(Armor Ray)前往SIDE 7簽證過境記錄。


與此同時,同期的公國軍開始組建教導機動大隊,在包括月面在內的各地進行演習以及實戰活動。似乎是其存在無法避免的被聯邦所目擊,有或者直接就是挑釁,Zeon公國的人型兵器屢次出現在聯邦軍前線士兵的視野中,聯邦軍總部將遭遇MS的幸存士兵的報告進行總結,得出未知之巨大兵器給予本軍作戰單位造成巨大恐慌,面對公國軍的示威有必要自軍也擁有與之對抗的兵器。鑒於以上結論,在0078年3月,在極其秘密的情況下『巨大人型兵器』以及對抗兵器開發計劃發動,而當時聯邦對MS稱作機動步兵。從目前得以公開的『RX計劃』相關資料來看,『RX計劃』的最終的目的是MS對抗兵器之研發,而相對的子計劃則囊括了諜報,設計,試驗,開發,統合整備多個領域。事實上,RX計劃簡直可以同舊世紀大戰期間製造出原子彈而著名
的『曼哈頓計劃』①媲美。

如果把『RX計劃』比作一條鎖鏈,那麼諜報必定為最重要的起始環。聯邦軍內部雖然確認MS的存在,但依然處於尷尬的未知階段。當時,聯邦與公國實際上處於斷交狀態,常規調查合偵察手段顯然不可能獲得相關情報,往往只能從MS目擊案例中來收集整理和分析Zeonic公司所公開得民用機械映象來推測兵器轉用的可行性。同期聯邦政府對公國MS計劃發展的技術人員的說得,也緊鑼密鼓得行動起來。RX計劃在貧弱得情報活動下,長周期的換取對MS初步認識:MS為直立模擬人型戰術兵器。

『RX計劃』既然冠以計劃之名,開發自然是以軍需產業為主體,但這樣一來勢必造成了兵器開發周期延長。根據添.尼爾(Tem Ray)的雛形計劃,步行腳,模擬訓練裝置、機械臂等部分都統籌分由各個部門同時進行基礎研發,並獲得了領域內相當的民間研究力量的支持。我們可以從現在的MS身上看到很多的民間技術痕跡。得以啟動巨大機械的動力源熱核反應爐的開發;人型的形狀則交由了機械義肢的研究部門;達到負荷搭載兵器所需的液壓傳動系統則有著名的老牌機械製造商負責;兵器耐久保障的裝甲材質開發同樣有以民用冶煉業來承擔。
添.尼爾(Tem Ray)利用民用企業打擦邊球的統籌安排使得當計劃正式實行之日,已經可以很快的拿出編號為RTX-44的樣機給予對計劃依然保持懷疑的聯邦首腦中的保守派!

這是『RX計劃』的一段歪路,也就是計劃實行之初的改良兵器或者新開發兵器兩種觀點之爭。出於開發周期和通常的認知模式。『RX計劃』開端依然是陸戰坦克修改的RX-75與宇宙工作器械修改RX-76兩個子計劃。RX-75的修改基礎為RTX-44,RTX-44的開發計劃本身作為MBT-61 61式坦克(61 Type Tank)的次期主力坦克而平行於『RX計劃』。而在對抗MS目的下,臨時轉型RTX-44則是由於聯邦軍內部不統一的思想與樣樣都開發的心理的作祟的結果。RTX-44開發計劃在與『RX計劃』統合之後,作為對MS兵器的身份而繼續開發,由於開發者對於MS構想的理解歪曲,最後得到:鐵塊般存在巨大戰鬥車輛這樣慘不忍睹得評價。RTX-44的正式完成是在公國第一批亡命科學家參與RX計劃後。在其協力下從新修改,最後得到RX-75形式編號,但依然不得不定位為失敗作品。

作為宇宙戰對MS兵器修改的RX-76 MSV是得益於對公國流亡科學家提供的更進一步的信息。基於Space Pod SP-W03的基礎上研發快速產物。基本保持了SP-W03球狀外形和工程機械臂。兼備工程作業與戰鬥任務功能的RX-76 MSV在SIDE7周圍的宙域進行了相當長的段時間測試,由於外形的原因在沒有引起公國諜報機關的註意,相反的提供了足夠多的宇宙戰數據。在V計劃實行後,RX-76MSV被量產為編號為RB-79 Ball型簡易戰鬥囊,投入到了聯邦的反攻中去。而在『RX計劃』中更有拋磚引玉的味道在裡面。

在修改RX-75與RX-76MSV的同時,『RX計劃』開發方向的另一個聲音也並未沉寂。秉持著『對抗MS最好的兵器就是MS本身』的理念,添.尼爾(Tem Ray)為首的團隊從U.C.0074年開始的技術累計與『RX計劃』眾多子計劃的先後開花結果,要Copy一臺公國的MS已經不是問題。但根據『RX計劃』的核心內容以及測試計劃的性質,那麼就是要能生產出比自護公國的MS更優秀的MS,並盡可能的保證駕駛員和實戰資料這些寶貴數據的回收和再利用與大批量生產,這樣才得以獲得勝績。
添.尼爾(Tem Ray)選擇了將傳統基礎技術研發產物最大程度上的與MS相結合,使得聯邦自己的MS在操作性、安全性上有著更高的保障。

硬體上,名為Core Block System的主動力裝置與裝置有Core Block的兼顧戰鬥機功能的核心機
FF 戰鬥機(Fighter) FF-X7 的開發設想得以實現。機體在被完全破壞之前可以脫出核心機,高速離開戰場,從而保證駕駛員的安全。即使被完全破壞,核心機模塊會自動分離,保證數據可以為己方回收。步行裝置從傳統的純液壓傳動向發展潛力十足的應用米諾夫斯基物理學的Field Motor轉型,從而得到了更為強的實用性與運動性;裝甲素材也由於使用了造價昂貴的月神鈦合金的冶煉得以提高耐彈性下不影響MS的輕量化;軟體上,在budget預算充裕的情況下,引用了同步進行的教育性
Computer-Independent Learning (CIL)開發計劃。根據(CIL)計劃的自學能力,記錄下駕駛員完成度極高的駕駛動作,模擬操作。這樣即使是新手,也可以簡化動作難度,甚至可以模擬ACE駕駛員的復雜動作。

『RX計劃』末期,添.尼爾(Tem Ray)的團隊全新開發了具有聯邦特色的形式編號為RXM-1②的MS,並進行了數量達12台之多的先行量產。作為RX計劃眾多子計劃最後統合後的產物,RXM-1從數據上來看遠高於同期公國軍量產後的的MS-05B ZAKU-1,但卻在U.C.0078年末的『月面事件』③中,被自護公國5台MS部隊全滅。12比0的結果,作為RX計劃產物的第一次實戰,這實在是讓人感到沮喪。雖然多少覺悟到失敗緣由是忽視了近戰的添.尼爾提出了修改RXM-1為RX-77和開發名為機動格鬥機兵的RX-78的新型MS。但迫於月面事件的尷尬現實和一年戰爭的即將開始而延緩,直到U.C.0079年4月1日,扮演催化劑角色的V計劃得以實行。

 

①:Manhattan Project曼哈頓計劃:舊世紀第二次大戰末期,北美為開發世界上第一種核武器而專門設立的計劃。在計劃實行成功後,負責人說道:『我們現在都是狗娘養的了!』其產物2枚核武器被丟向了東亞日本地區,第一次顯示了恐怖的蘑菇雲。

②:RXM-1,RX-77 Guncannon的原始編號,『V計劃』後被修改為RX-77-0 PrototypeGuncannon。

 

③:月面事件:U.C.0078年末發生在月面都市附近月漠的一次聯邦軍與公國軍之間的衝突,具體不明。

 

 

RX系

RX-75 Guntank太空坦克是聯邦軍的第一台MS,不過它不是一台完整的MS,在研究初階段,聯邦軍中的懷疑派仍有疑問是MS能否敵得過一隊艦隊,主力仍在戰艦這方面,不過亦不否定MS有一定的作用,結果聯邦軍仍然能有MS研究,但研究的大前提要保護駕駛員,這亦減慢了聯邦軍MS的出現。 

當RX-77 Guncannon 雷射大砲完成時,比自護擁有MS遲了十年,而聯邦軍的秘密武器RX-78高達則在殖民衛星七號中出現。可能自護軍得到了情報,三隻渣古到了七號衛星中發現了聯邦軍的MS,之後高達的戰鬥力不只聯邦軍感到滿意,亦使自護軍措手不及,不能不將現有的MS作戰能力提高。


聯邦在白色基地回歸地球之前,已經肯定了高達的戰鬥力,奈何高達只有三台,一號機在七號衛星中被自護軍破壞到只能作二號機的零件,三號機的損壞都不少,在白色基地回地球前亦不能作戰,高達這一台MS實際上只有一台二號機可用。當母艦回到地球最安全的查布羅(Jaburo)基地之後,聯邦軍技術人員第一時間把三號機拖走,目的是盡快修理好三號機之後,把三號機強化或作其他的用途,但高達量產化是不可能的,技術上的複雜及不方便生產,直接要聯邦軍放棄這個主力的優先計畫。
在一年戰爭開始後,聯邦軍查布羅(Jaburo)基地才知道MS的實力有幾大,量產MS是唯一方法,結果高達的快速廉價版GM-79吉姆出現。這型號的MS結果成為了自護軍的戰杷,事實上這款雖然與RB-79鐵球的戰鬥力有一段距離,MS幾乎連MS-05舊
渣古都有所不及。在後期的戰鬥中吉姆的量多得驚人。

 

當高達三號機交回了地球聯邦軍技術部門之前,聯邦政府內不同的軍事單位為了展示自己部門的實力,很多都希望聯邦中央能把RX-78高達的機械資料傳送到自己部門的中心內,可惜這些資料是軍中的高度機密,能夠得到這些資料的只有幾個中心,結果在聯邦軍中某個有勢力的技術中心,運用自己本身的影響力而取得了全部資料。得到了資料後並不是一帆風順,已知的亦有其他中心競爭,鬥快生產出更強戰鬥力的高達,在查布羅(Jaburo)基地率先取得RX-78三號機的軍事單位當然比較有利,不用在取得資料後重新組織一台新的MS,是最快可完成工作的單位,可是有了這台三號機亦有它的弊處,就是不能在原有的三號機上強化,不可能有較大的重組可能性。


除了三號機之外,還有另一地域技術中心,只是把量產前的吉姆 (RGM-79),改裝組合而成(RX-79G)Gundam Ground Type 陸戰型高達,這台可說是近乎吉姆 (RGM-79)的量產型高達,改裝的組件不多,主要是把吉姆 (RGM-79)頭部改成高達頭,以及將胸部左面排氣口改為機砲而矣,戰鬥力與真正的RX-78型態相距很遠。這些都是聯邦軍急速的應變方法,真正的改善版仍在後頭。

(RX-79G)陸戰用先行量產型高達(以下簡稱RX-79 (G))就是陸戰用高達的先行量產型。在名義上雖然是高達,但實際性能上只比吉姆略為好一點。
由於這是一部陸戰專用的機體,所以要因應不同的作戰環境而使用不同的武器;因此,RX-79 (G)在背部加裝了一個大型貨櫃,把武器都放在貨櫃內。機體本身亦重視白兵戰,無論盾牌或是膝蓋的裝甲,均可當成格鬥武器使用。


只得到資料的技術中心的自由度當然大,可是要與時間競賽,跑遲了整個計劃可能會被放棄,而戰爭亦不知何時結束。事實上資料是足夠的,要如何提升高達的戰鬥力、要不要放棄核心分離系統,這一切一切都有待技術部門解決,也需要時間,不過所有的資料現階段都在設計中,強化設備多是在手腳和頭部中著手,身體上的操控可以稍後處理,這個問題的確十分複雜,在駕駛員是使用新類型人專用兵器還是普通人這問題還未定案時,使用普通駕駛員的(RX-79G)量產型高達已經成功出現,之後大家都傾向採用技術較複雜的新人類操縱的設計。

 

距離得到資料後大約個多月,約是九月的日子,在技術人員佈署好後,設計人員便開始他們的計劃。除了要保留高達現有的武裝,強化的主要部份為手、腳、頭,身體部份稍遲處理。這樣的改動之後,行政上的問題已花了個多月的時間,這兩個月其實十分之關鍵,除了不計算08小隊的(RX-79G)吉姆型高達之外,在北極的聯邦基地上,另一研究組不只設計成功,而所有的組件基本裝嵌亦已經大致完成,只是仍未知悉這台同時期的新型高達的戰鬥力如何,但肯定戰鬥力會有所不及,主要原因是時間太過趕急,除了要密切地注意它的發展之外,又要檢討本身的進度問題,事實上在時間上已經輸了,當北極基地被自護軍突襲及成功地把G-4計劃9號機RX-78 NT-1ALEX 亞歷斯高達
送上宇宙時,整個新高達的研究組織為之一震,亦意味著這組研究將會終結,雖然研究組仍在努力進行其他的準備工作,但不足一個月之後自護軍已傳來投降的消息,就在0080年一月一日自護軍正式投降,而戰爭表面上終結了。


在聯邦政府內高層組織中,始終是鴿派人士掌管著政權,在戰事結束之後,所有軍事上的必需品一律減慢或停止研究與生產,這組新高達的計劃亦受到影響,所有研究的資料全部交回聯邦政府以及縮減研究的規模,不久亦終止了這個計劃,聯邦軍除了主要的需要品之外,其他試驗工作交給民用的工廠進行。
因為聯邦的姑息,坐大了舊自護的殘餘部隊,他們在宇宙中停留在一些不與聯邦合作的城市或衛星上伺機再起,因而造成0083年的自護事件,事件中的GP系列高達,基本上是這台新而未完成的高達延續體,但基於面子問題,聯邦只是將一些過往高達資料交給了民間的Anaheim Electronics
阿拉巴姆電子學企業工程公司A.E.發展其高達系列的延續版,而Anaheim 亦沒有聲明在這些資料中所採用的高達是那一款外型為主不過肯定不是NT-1…… 

 

 

TOP

引用:
原帖由 Delight986 於 15-10-2009 14:49 發表 電視版及劇場版內容的確有些微出入...單于RX-78降落地球操作方式已經有些微出入...不過基本Story骨幹大至相同~!只是插入小許新畫面情節而已~!Z劇場版差不多~...同樣喜歡...   搵到以下一D資料   『 ...

最大差別是馬茜的主機變更,

其他的我亦覺得差不多.

TOP

劇場版馬茜主機 FF-X7-Bst Core

引用:
原帖由 超音 於 15-10-2009 22:12 發表 最大差別是馬茜的主機變更, 其他的我亦覺得差不多.

劇場版馬茜主機 FF-X7-Bst Core


 

 

 

電視版同電影版有d唔同....
任因玖 

 

http://www.oldcake.net/viewthrea ... ;extra=page%3D2

#12,13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音 於 15-10-2009 22:12 發表 最大差別是馬茜的主機變更, 其他的我亦覺得差不多.

是否在說0079電視與電影的機械設定分別﹖
1)高達降落大氣層沒有張開保鮮膜﹐只係噴冷凍氣體
2)沒有了太空坦克﹐變為兩架鐳射大砲
3)沒有了G戰機﹐多了CORE BOOSTER

係迷咁多?
我的老動漫音樂,電影blog:
http://moronenemy.blogspot.com

TOP

某些角色的死法有變,

例如黑色三連星,

但詳情我不是太記得.

TOP

引用:
原帖由 singingsoul 於 21-10-2009 17:22 發表 是否在說0079電視與電影的機械設定分別﹖1)高達降落大氣層沒有張開保鮮膜﹐只係噴冷凍氣體2)沒有了太空坦克﹐變為兩架鐳射大砲3)沒有了G戰機﹐多了CORE BOOSTER係迷咁多?

 

機設黎講應該就係咁多改動.

 

岩岩開始睇安彥老師既Gundam Origin, 老師響MS既外觀稍作了修改. 呢D修改可能係老師當年一直想用既設計都未定.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音 於 21-10-2009 19:49 發表 某些角色的死法有變, 例如黑色三連星, 但詳情我不是太記得.

TV版/劇場版,黑色三連星MS-09,都應該一齊撞向瑪姬露達少尉部MEDIA運輸機同歸於盡...
攻打Vaoa.Koo,Solomon時,守護Vaoa.Koo既應該係宇宙用量產型MS-09R加大魔,
被Amuro Ray擊敗9台MS-09R加大魔...續台數...

TOP

引用:
原帖由 Delight986 於 22-10-2009 17:01 發表 TV版/劇場版,黑色三連星MS-09,都應該一齊撞向瑪姬露達少尉部MEDIA運輸機同歸於盡...攻打Vaoa.Koo,Solomon時,守護Vaoa.Koo既應該係宇宙用量產型MS-09R加大魔, 被Amuro Ray擊敗9台MS-09R加大魔...續台數...
劇場版黑色三連星其中一部不是被馬茜架戰機擊落咩???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音 於 22-10-2009 18:10 發表 劇場版黑色三連星其中一部不是被馬茜架戰機擊落咩???

TV版24話:追擊黑色三連星...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4738860&iid=24789700&cid=9

記漏小小...
話說瑪姬露達少尉為保白色基地,撞向3台黑色三連星MS-09,黑色三連星MS-09正在與RX-78苦戰~!
RX-78跳高踏係1台(MUSH)MS-09頭上,避開MS-09大魔炮彈,瑪姬露達少尉撞向該台(MUSH)大魔,
該台(MUSH)大魔就一拳窩"落去瑪姬露達少尉部MEDIA運輸機~!
之後Amuro Ray就揮劍斬開該台(MUSH)大魔~!
其他兩台大魔閃人..不知去向...

 

 

第25話 敖得薩的激戰 オデッサの激戦 

 

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4738860&iid=24789700&cid=9

話說自從RX-78脫離G-ARMOR(Gアーマー)之後,與奧迪加(Ortiga), 佳亞(Gaia),兩台MS-09再迎戰~!

 

G-ARMOR(Gアーマー)

 

馬茜Sayla Mass操縱既G-FIGHTER (Gファイター)組合被溜彈擊中,

G-FIGHTER (Gファイター)

於是Sayla Mass返回白色基地休息,
轉改換由小林隼人(Hayato Kobayashi)操縱既G-Sky-Easy(Gスカイイージー )組合



再出擊與RX-78會合~!

於是Amuro Ray操縱RX-78騎上G-Sky-Easy(Gスカイイージー )組合再迎戰兩台MS-09~!

奧迪加(Ortiga)操縱MS-09大魔想為馬秀(マッシュ/MUSH)報仇~!
於是(Ortiga)一劍刺向RX-78~!
Amuro Ray反應快避過,RX-78反揮激光劍刺敗了(Ortiga)~!

另一回合佳亞(Gaia)見狀亦跳出來操縱MS-09大魔,攻勢小林隼人操縱既G-Sky-Easy及RX-78~!
於是Amuro Ray操縱RX-78又再一劍斬開佳亞(Gaia)操縱MS-09大魔...

3台黑色三連星MS-09是被Amuro Ray打敗~!

 

 

 

 

 

 

 

 

TOP

引用:
原帖由 singingsoul 於 21-10-2009 17:22 發表 是否在說0079電視與電影的機械設定分別﹖1)高達降落大氣層沒有張開保鮮膜﹐只係噴冷凍氣體2)沒有了太空坦克﹐變為兩架鐳射大砲3)沒有了G戰機﹐多了CORE BOOSTER係迷咁多?

電影版都還有太空坦克,只是在後期隼人都轉用了鐳射大砲。

TOP

引用:
原帖由 Delight986 於 16-10-2009 09:56 發表 劇場版馬茜主機 FF-X7-Bst Core http://www.mahq.net/mecha/gundam/msgundam/ff-x7-bst.jpg    http://f23.yahoofs.com/myper/ZZJ5wFGXCBhGttLzO9OGxXhM/blog/ap_F23_20090430120502562.jpg? ...

在早期的0079漫畫版中馬茜的戰機都完全不同,而且型仔好多!

TOP

時間越久,資料更新越多,所以資料要不斷更新,以配合其他產物的消售。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我雖不生於這個時空,
郤可算是你的未來,
但又活在過去之中.

TOP

 36 12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