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邵氏春秋 作者: 劉乃濟先生

(邵氏春秋)第廿五回  宣傳部主任三易其人

I am suprise cannot find (邵氏春秋)第17回 !  Anyone can help me ?   ? 

 

星期二, 九月 30, 2008

(邵氏春秋)第廿五回 


  宣傳部主任三易其人
 
  在報紙大登廣告,由六老闆親自考取的宣傳部主任,曾經留學過英國,在香港鐘表業商會做過公關主任.但這位新主任對於電影行業一竅不通,以為電影宣傳工作,就和賣廣告推銷鐘表差不多.走馬上任之後,才知道邵氏公司宣傳主任這個座位實在不好坐.這位新主任大約做了一年左右,因為幹不出甚麼成績來,不知道是他自己知難而退呢,抑或是六老闆對他感到失望,弄到灰頭灰腦的,終於黯然離去.
  
  這個新主任無法施展長才,一來是他對於電影行業不熟悉;二來是他缺乏自己的「班底」,迫得要留用鄒文懷與何冠昌時代的人馬.這些舊人和鄒、何都有著密切的淵源,當然不會和新主任充份合作.新主任恍如一個無兵司令,上到戰場那能不打敗仗?
  
  至於新主任對於電影行業不熟悉,也許有人會問:當日鄒文懷與何冠昌也不是電影圈中人,為甚麼他們就能夠幹得頭頭是道呢?荅案是:一來是鄒、何兩人確實是精明能幹,很快便熟悉電影圈的環境;二來他們懂得延攬人才,組成一個精英的團隊;三來他們兩人可能是新聞界出身,做人沒有架子,也肯照顧下屬,所以大家都願意替他們效力.
  
  這次宣傳部主任出缺,邵氏不再是登報招考了,而是用高薪去延攬人才.現時是食經權威作家,也是香港飲食業公會主席的唯靈,當時就被邀請進入邵氏影城主管宣傳部.唯靈中英文都很好,曾被譽為新聞界中的奇才,也做過一些龐大商業機構的宣傳工作.六老闆看過他的履歷,也和他面談過,都很滿意,便請唯靈立即走馬上任.
  
  唯靈對於這份薪金豐厚的新工作也很有信心.因為他和鄒、何兩人都很熟,他們能夠做的事,惟靈相信自己也能夠做,甚至會做得比他們好.老人家時常說的一句話:「看人家挑擔不吃力,自己去挑才知道是那麼辛苦.」唯靈走馬上任只是一個禮拜,郤就知難而退,自認沒有本領去拿那一份豐厚的薪水了.說起來,他該算是邵氏影城有史以來最短命的宣傳部主任.
  
  宣傳部是個很重要的部門,影片上映要宣傳,捧明星也要宣傳,正所謂蛇無頭不行,宣傳部主任這個職位不能長期懸空.恰巧此時,當日影壇的對手電懋公司,因為大老闆陸運濤在台灣空難去世而無心戀戰,業務大為萎縮,旗下人員急於找尋出路.有些從電懋過檔到邵氏的導演,向六老闆推薦電懋的宣傳主任陳銅民.此時邵氏正急著找人來填補這個空缺,拉到籃裏便是菜,便立即邀請陳銅民跳槽過來.
  
  陳銅民幹電影宣傳不算是好手,郤是個電影發燒友,一天到晚都在發導演夢.他進邵氏影城不是想做宣傳部主任,而是想做導演.這樣一個心不在焉的主管,本身的工作當然不會幹得出色.與當年鄒文懷和何冠昌主理宣傳部時,朝氣蓬勃的打出「邵氏出品,必屬佳片」招牌來,實在是相差得太遠了.
  
  從宣傳部的人事安排看來,所謂一葉知秋,鄒文懷是個心竅玲瓏聰明絕頂的人,當然知道此時自己的處境是怎麼樣.惟是從他的表面上看來,好像是若無其事,每天依時上班,仍然是很忙碌的樣子.
  
  六老闆在邵氏影城旁邊建造了一座豪華別墅,裏面設備齊全,既可以觀看電影,又可以歡宴嘉賓.那時候還沒有卡拉OK,宴會廳裏可以播放音樂,讓貴賓婆娑起舞.所以,六老闆很少在城中的酒樓或者夜總會宴請賓客,而別墅裏每週都會舉行一兩次宴會.邵氏旗下的艷星時常奉召參加宴會,亦作為貴賓們的舞伴.
  
  以往六老闆的酬酢宴會,當然少不了鄒文懷,賓主盡歡的節目,亦由他作出妥善的安排.但到了後來,陪伴六老闆應酬嘉賓的人,換了幾張新臉孔.到了這時候,連被召參加宴會的艷星都覺得出奇.鄒文懷自己當然更加知道這怎麼一回事.
  
  老一輩的導演如岳楓、陶秦、嚴俊等陸續凋零,而張徹導演的武俠片大為賣座,在邵氏中儼然是首席導演,六老闆對他當然是另眼相看,不但時常召見,有時也會向張徹說些心裏話.這些心裏話,當然會牽連到鄒文懷身上.
  
  張徹後來在他的回憶錄裏說:鄒文懷所犯的毛病是「功高震主」,在六老闆對他寵信有加言聽計從的時候,幾乎整個影城所有重要部門都是鄒文懷的人.雖然這些人很能幹,對邵氏有所貢獻,惟是在六老闆心中,郤是一個很大的心理威脅.
  
  張徹又說:如果鄒文懷多讀一些中國歷史,知道劉邦殺韓信和康熙殺年羹堯的故事,當時便會有所收歛.凡是雄才大略的霸主,怎能忍受得了大權旁落?六老闆一手創立邵氏影城,就好像劉邦打出漢家天下,康熙奪得皇位一樣,都是一代霸主的性格.鄒文懷幸而不是生於當年,否則連腦袋都恐怕保不住了.(未完待續)
[ 本帖最後由 ABOY 於 19-3-2009 03:33 編輯 ]

TOP

(邵氏春秋)第廿六回  新官上任三把火

星期六, 八月 30, 2008

(邵氏春秋)第廿六回  新官上任三把火

 就在這個時候,方逸華女士來到邵氏影城上班了.六老闆的辦公室在邵氏行政大樓的三樓,總經理辦公室和秘書處在二樓,其他部門如製片部、宣傳部、發行部和會計部等都在樓下.方逸華女士(邵氏上下都稱呼她為方小姐)來了以後,她的辦公室也在三樓,就在六老闆辦公室的隔壁.
  
  方小姐來上班,邵氏影城裏沒有發出公告.至於她的職位,據說是總務主任.邵氏公司雖然是個大機構,郤沒有一套固定的人事制度,一切都是六老闆說了算.張徹在他的回憶錄裏說:「在邵氏公司,職位是甚麼,完全不重要,只要六老闆看得起你,你便有著與職位完全不相符的權力.鄒文懷是如此,方小姐也是如此.」
  
  以往,在鄒文懷炙手可熱的時候,無論是甚麼開銷的支單,只要他的大筆一揮,簽上了名字,會計部便會照單支付.但在方小姐來了之後,會計部宣佈了新規定:「所有開支單據,由部門主管簽署之後,還要拿去給方小姐核實.」換句話說,會計部只承認方小姐的簽名,所有部門主管的簽名,只是多此一舉.
  
  此外,公司內各部門申請領用物料,以往都是由各部門的主管在申領表上簽署,便可以向物料管理部門領取,或者由物料部代為購買.方小姐上任之後,首務之急便要極力樽節開支,所有申請領取或購買物料,都要經由方小姐批准.可是,邵氏機構那麼龐大,各部門每天領用的物料那麼多,用作甚麼用途,方小姐亦不知道,她也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查問.如何去處理這些事情呢?確實很傷腦筋.
  
  方小姐很聰明,她想出了一個解決難題的好辦法,這個辦法說來很簡單,無論是申請甚麼物料,她都只批准一半數目.譬如說:美術部要申領一打鉛筆,以往當然是如數領到.如今申領單到了方小姐的手裏,美術部就只能拿到6枝鉛筆.佈景部申請購買100桶乳膠漆,方小姐就只批淮購買50桶.這個辦法看來很有效,因為立即可以把開支節省了一半.
  
  中國大陸很流行的一句話,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其實,那個時候邵氏公司的員工,早就懂得了這個道理.美術部如果要申領一打鉛筆,便在申領單上填上兩打;佈景部要使用100桶乳膠漆,便申請購買200桶.因為大家都知道,方小姐照例會刪掉一半,那就剛好符合了申領的數目.
  
  方小姐上任以後,到處巡查,明察秋毫.她發覺佈景部的工人在髹佈景板時,把清水倒進乳膠漆裏.這個發現真是非同小可,她懷疑工人在作偷龍轉鳳的勾當,把清水掉換乳膠漆.方小姐很有魄力,說幹就幹,她立即把所有髹漆工人都召來加以警告,以後若再發現在乳膠漆裏滲水,立即開除職務,決不容情.後來有人告訴她,乳膠漆一定要滲入清水,才可以用來髹漆.這時候,方小姐才知道自己擺了烏龍,怪錯了人家.
  
  一個烏龍剛擺完,另一個更大的烏龍接踵而至.有一天,方小姐在批核片場的開支單,發覺有一個片廠,每天都要購買鮮花,而且數量很大,便親自前往片廠查看.
  
  這個片廠正在拍攝由張徹導演、姜大衛和狄龍主演的新片《報仇》.片廠裏的佈景是個靈堂,由於死者的身份尊貴,所以靈堂裏擺設著許多很壯觀瞻的花圈.
  
  此時的攝影技術巳很先進,鏡頭亦很銳利,所以靈堂上的花圈,用的都是真花,因為假花拍出來沒有光澤,觀眾一看便知道是偷工減料.這幢佈景拍的是主力戲,一拍便是五、六天,還有激烈打鬥場面.當時拍片巳經使用伊士曼彩色菲林,燈光特別強烈,照射到花圈上,那些鮮花便很容易凋謝,因此,每天都要花店派人來補充鮮花.這麼一來,花店開來那張賬單,數目自然不少,引起了方小姐的注意.
  
  方小姐巡視到這個片場時,拍戲巳經收工了,只剩下劇務在處理一些善後工作.方小姐看了一遍之後,覺得花圈上如果用假花,就不須要每天補充鮮花.而且,花圈也不須要造得那麼大,小一些亦可以勉強遷就,這就可以省下許多錢.她把這個意思告訴劇務人員,吩咐他們照做.劇務說要先向導演請示,可是,一時間又找不到張徹.方小姐等得不耐煩了,便說:「你們照辦吧!如果導演問起,就說這是方小姐的主意.」
  
  第二天,張徹施施然的進入片廠準備開工拍戲.可是,他向佈景望了一下,覺得有些不對勁.再看清楚些,靈堂上的花圈全都縮了水,大的變成小的,鮮花也全都變成了紙花.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張徹向劇務查問.劇務將方小姐昨天巡視片廠所吩咐的話照說一遍,張徹向來很少疾言厲色,此時也惱怒起來了.他隨手抓了一個紙花圈,塞在那個劇務的手裏,高聲喝道:「你去問方小姐,用這樣的紙花圈,我怎麼拍戲?」
  
  既然導演有命,劇務只好拿著那個紙花圈去見方小姐.當他走上行政大樓三樓(邵氏行政大樓只有三層,所以沒有電梯上落),迎面有兩名大漢喝問他找誰,這兩名大漢是方小姐的保鏢.
  
  這個劇務向來膽小,看見這兩名彪形大漢的態度不很友善,巳經心驚膽跳,再加上他們的厲聲喝叫,便連三魂七魄都失去了.剛才導演張徹吩咐他的話,在驚惶中全都忘記乾淨.只是用顫慄的手遞上那個紙花圈,口疾疾的說:「這……這……這是給方小姐的.」
  
  送花圈給人家,就等於咒罵對方該死.兩名保鏢聽到這個人說要送個花圈給方小姐,不禁忿然大怒,連話也沒有多問一句,便把花圈搶了過來,又撕又踏,弄到粉碎.更是不由分說的,把那個劇務狠狠的揍了一頓.
  
  此時,大家都在片廠裏,等候劇務向方小姐交涉的結果.只見那個劇務哭叫著跑回來,面孔更帶著瘀傷,便都爭相追問,究竟發生了甚麼事情?劇務哭訴被那兩個保鏢攔阻著,不讓他進去見到方小姐,還在樓梯口,不由分說的把他揍了一頓.
  
  聽到劇務這樣的訴說,大家都是義憤填膺.因為劇務是奉導演之命去見方小姐,那是為了公務.方小姐的兩個保鏢竟然在門前攔阻,這還罷了,他們實在不該動手打人.這兩個保鏢如此兇橫,究竟是仗了誰的勢?
  
  這天本來準備拍一場武打戲,片裏聚集的龍虎武師有幾十人.打武的人最講義氣,也最憎恨有人仗勢欺人,所謂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於是,有人振臂一呼,幾十名龍虎武師便浩浩蕩蕩的,從片廠走向行政大樓.(未完,待續)

TOP

(邵氏春秋)第廿七回  鄒文懷另起爐灶

 

星期五, 十月 31, 2008

    (邵氏春秋)第廿七回

 鄒文懷另起爐灶

 張徹當時也在片廠裏,看見大家那麼義憤填膺,恐怕事情鬧大了難以收科,便叫大家冷靜下來.可是,那個劇務是他派去的,花圈也是他親手交給劇務的,如今派去的人被方小姐的保鏢打了一頓,若不討回公道,確實難以服眾.於是,他只好帶頭去找那兩個保鏢理論.
  
  從片廠到行政大樓,大約有廿分鐘的行程.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衝向行政大樓,驚動了整個邵氏影城,當然也驚動了六老闆.當他知道了這場誤會的原委之後,便吩咐鄒文懷和張徹出面,勸告龍虎武師不可輕舉妄動,并由公司支付那個劇務的醫葯費,這才消弭了這一場花圈風波.
  
  方小姐來到邵氏影城以後,鄒文懷大權旁落,即使是瞎子也都可以看得出來.鄒文懷是個何等聰明的人,他當然不會不知道自己如今的處境.在表面上,他是不動聲色,照常上班工作;實際上,他正在密謀反擊行動.正如俗語所說的「鴨子划水」,鴨子在水上游來游去,好像很悠閒似的,其實牠的那雙腳,郤在水底下划個不停.
  
  影片進入彩色世紀的初期,香港拍攝的彩色影片,都須拿到日本去沖印,因為香港沒有這樣的設備和人材.後來,邵氏影城自設廠房沖印彩色影片,廠長趙耀俊本來是美國之音電台的技術部主任,是鄒文懷在美國之音電台做台長時的同事,鄒文懷請他來做廠長.由於有著這樣的淵源,趙耀俊當然是鄒文懷的心腹人馬.
  
  趙耀俊住在邵氏職員宿舍內的一個單位,趙太太煮得一手可口小菜.邵氏影城裏雖然有食堂,但鄒文懷和幾位心腹大將,都在趙家搭伙食,吃一頓午餐.此時風雲緊迫,趙家便變成了鄒系大將的大本營,他們利用每天午餐的時間來商量大計,暗地裏招兵買馬,也在這裏進行.
  
  每天來到趙家吃午餐的人,除了主人趙耀俊和主帥鄒文懷之外,還有製片部副主任何冠昌、《南國電影畫報》總編輯梁風、廣告部職員蔡永昌等.後來鄒文懷創辦了嘉禾公司,何冠昌是副總裁,梁風是經理,趙耀俊是影片沖印廠的股東兼廠長,蔡永昌是鄒文懷的外甥,管理戲院和影片發行.
  
  張徹是鄒文懷邀請進邵氏的,第一次拍電影,便被六老闆下令把影片燒燬,迎頭潑下一盤冷水.若不是鄒文懷極力維持,邵氏影城早巳沒有張徹這一號人物了.如今,張徹巳是邵氏影城的首席導演,更獲得六老闆的另眼相看.這一切,鄒文懷的刻意提攜,功不可沒.由於兩人有著那麼深厚的淵源,鄒文懷在苦惱時,也向張徹吐露心事,當然也曾要求張徹與他共同進退.
  
  鄒文懷秘密組軍,六老闆當然會從各種孔道得到情報.有一天,六老闆把張徹叫去他的辦公室,他問:「雷文要離去,你知道嗎?」張徹回荅:「知道.」六老闆又問:「如果你是我,對他是放是留?」張徹說:「放!」
  
  事後,張徹在回憶錄裏說明,當時為何會向六老闆作出這樣的建議.他是這樣寫的:對他們兩位的看法,是分手終不可免,則不必「和稀泥」把時間拖後.因為他們兩位那時都在巔峰狀態,無論智力、精力、鬥志皆然.損失對方,只是使工作辛勞一點,問題不大.若拖個幾年,巔峰狀態未必續能保持,彼此的影響都可能較大.再從整個香港電影界來說,「定於一尊」的時間巳久,出現一個對抗力量是件好事.
  
  另一方面,在鄒文懷在去留問題上躊躇不決時,張徹寫了一幅字送給他.這幅字是這樣的:「知己酒千斗,人情紙半張;世事如棋局,先下手為強.」
  
  六老闆把張徹視為心腹,關於鄒文懷的去留,張徹主張「放」;但在他送給鄒文懷的那幅字中,「先下手為強」五字赫然入目.在這事件之中,他究竟在扮演一個甚麼角色呢?真使人有著撲朔迷離的感覺.
  
  張徹在回憶錄裏述說當時的情景:「此時是『山雨欲來風滿樓』,情勢日漸拉緊,鄒文懷自己必須準備成立公司,邵逸夫也必須準備鄒文離開.這就如滾石下坡,必然加速度直趨攤牌.邵鄒兩人對我來說,都是曾蒙知遇,這時也同時告以心腹話,從邵還是從鄒?實在很難下決定.那時我是在左右為難中,所能採取的態度,只好守口如瓶,甚麼話聽見都不講不傳,絕對不泄漏半點他們兩位的機密.」
  
  張徹說鄒文懷去意巳決,那就無謂再拖延時日,其實這是他的違心之論.因為鄒文懷畢竟對他有恩,若是鄒文懷仍然留下來,張徹和六老闆那麼接近,不免會有點尷尬.萬一六老闆回心轉意,再度對鄒文懷推心置腹,那時張徹豈能再屈居於鄒文懷之下?所以,他在六老闆面前極力主張讓鄒文懷離去;在鄒文懷那邊,郤以「先下手為強」作為鼓勵,實行向兩邊搧風點火,促成鄒文懷非離開邵氏影城不可.世事就是如此,難怪有人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其實,鄒文懷此時的內心很是徬徨.其一,在如此形勢之下,對於自巳曾經費過不少心血,幫忙打造出來的邵氏江山,巳是無可留戀亦無法留戀,自請辭職巳是無可避免,難道還要等到六老闆發出解僱信,才灰頭灰腦的走出邵氏影城的大門嗎?
  
  其二,過去的兩位總經理周杜文和凌思聰,都是丟下一封辭職信,便瀟瀟洒洒的走出邵氏影城的大門.惟是鄒文懷就不能夠這樣做.因為經過了12年的經營,忠心耿耿的追隨者,遍佈影城各部門,而且這是個精英團隊.倘若自己一走了之,就恍如「將軍一去,大樹飄零」,那就很對不起這一群曾經合力打拼的兄弟了.所以,跳出邵氏另起爐灶,這巳是鄒文懷必然選擇的道路.一來是他咽不下這口氣,必須做些事情來讓六老闆看看;二來也要有個地方,來安置那些忠心追隨的夥伴.
  
  李翰祥也曾跳出邵氏另起爐灶,當時鄒文懷是徹頭徹尾的「保皇黨」.世事著實難料,鄒文懷實在想不到自己竟會有那麼一天,要步李翰祥的後塵.但在時機上來說,鄒文懷實在比不上李翰祥.當年李翰祥走出邵氏大門,是外面有人向他招手,而且這些向他招手的人,都是很有實力.惟是李翰祥的運氣實在不好,他的後台老闆,竟然在台灣一次空難中完全死去,那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可能那時候,鄒文懷還很年青,他那一群同撈共煲的兄弟,也是年富力強.他們就好像戲中那些清兵,胸前掛著一個「勇」字.香港影壇終於崛起了一間電影公司,名字叫做嘉禾.(未完待續)

TOP

越睇越精彩!

TOP

(邵氏春秋)第廿八回  嘉禾在雙十節宣佈成立

 

星期六, 十二月 20, 2008

(邵氏春秋)第廿八回  嘉禾在雙十節宣佈成立

  嘉禾公司成立的日子很容易記,因為那天是雙十節,也就是10月10日.在1997以前,每年的雙十節,香港的文化藝術界人士,都在希爾頓酒店的大禮堂舉行慶祝國慶酒會,台灣每年都派出多位明星和歌星前來助慶.
  
  酒會嘉賓很多是電影界和新聞界人士,這種有明星出現的場合,前來採訪的記者當然不會少.在酒會將近結朿的時候,鄒文懷突然告訴在場採訪的記者,他巳經辭去了邵氏的職務,創辦嘉禾公司.
  
  這個消息雖然傳聞巳久,此時才由鄒文懷的宣佈而得以證實.這是電影圈的大新聞,記者們包圍著鄒文懷爭著詢問.何冠昌和梁風亦出現在鄒文懷身邊,表示共同進退.最有趣的,郤是「娃娃影后」李菁也走過來和他們站在一起,甚至讓記者們拍照.記者們以為她也加盟嘉禾公司?李菁說不是,因為她和鄒文懷等是好朋友,特地走過來恭賀老友們創辦公司,今後大展鴻圖.
  
  資深的製片家也是影片發行商的黃卓漢,在回憶錄裏記述當時的情況.他說:嘉禾公司成立之初,註冊資本是港幣二百萬,那麼小的資本,只能算是一間小公司.可是在當時,郤是轟動電影界的大新聞,造成邵氏大地震的一件大事.
  
  據報章的刊載,武俠片大導張徹、羅維、程剛、黃楓,巨星王羽、鄭佩佩、張翼都會離開邵氏,到嘉禾拍戲.
  
  報章消息又傳出,嘉禾40%的股東,是泰國一向發行邵氏影片的泰國大戲院線秦老闆,另外40%的股東是台灣明華公司的老闆黃銘.在香港聯映邵氏影片的皇后、皇都兩大戲院的伍老闆亦支持嘉禾.日本東寶公司會替嘉禾發行日本地區,馬新國泰機構旗下的戲院今後會放映嘉禾的影片.嘉禾公司有那麼多的大機構支持,看來今後對於邵氏會有著很大的威脅.
  
  六老闆曾經派人到工商署去查看嘉禾公司的股份登記,台灣的黃銘是真的,泰國的秦老闆則沒有名字.當他查到公司裏的導演和演員合約時,郤發現王羽、鄭佩佩、張徹和程剛這四份合約不見了.六老闆心裏有數,他郤不動聲色,因為所有導演和演員的合約,都有另一份副本存放在新加坡的邵氏公司裏,這個秘密是鄒文懷不知道的.
  
  報章的消息郤不確實,鄭佩佩結婚以後便去了美國定居,決心退出銀壇.張翼臨時變卦,就只有王羽對鄒文懷始終如一.但因為他有合約在邵氏手中,不能在香港拍戲.至於導演方面,六老闆親自約見張徹和程剛,許以極優厚的條件,張、程兩人便荅應留下來.羅維和邵氏的合約,還有幾個月才到期,能夠立即替嘉禾效力的導演,就只有黃楓一人.
  
  至於嘉禾的幕後支持者,報章的報導也不是空穴來風.泰國方面傳來的消息,在嘉禾的股東名單上,秦老闆榜上無名,那是因為秦老闆個性沉穩,出手大方,鄒文懷請他參加40%的股份,只不過是區區港幣八十萬元,秦老闆認為這是個小數目,出錢不必出名,倘若出了名,便會把邵氏得罪了.所以,在嘉禾的股東名單上,六老闆查不到秦老闆的名字.
  
  秦老闆雖然做了嘉禾公司的幕後老闆,但因為股東名單上沒有他的名字,所以邵氏公司的影片,一直在秦老闆的戲院放映.惟是過後一年多,秦老闆乘搭國泰航機從曼谷來香港,郤遇上空難,與陸運濤同一命運.
  至於經管邵氏合約的秘書周愛珠小姐,後來離開了邵氏,轉到嘉禾公司擔任鄒文懷的秘書.
  
  以上是黃卓漢的敘述,其中亦頗有出入之處.當年鄒文懷離開邵氏創辦嘉禾,其實是逼不得巳.因為他們此時的環境十分惡劣,可以說是要人沒人,要錢沒錢.在九龍彌敦道東英大廈租了一個幾百尺的單位做辦公室,只能放置幾張辦公桌,很多職員都沒有桌子辦公.不知是誰想出了一個權宜方法,就是找來一張大餐桌,職員輪流使用,再弄來一個像體育館的儲物櫃,讓各人可放置自己的公文.
  
  創辦了公司,當然要開拍影片,導演就只有黃楓一人.黃楓以前是邵氏的編劇,曾經跟過嚴俊做副導演,如今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便由黃楓做起導演來.至於演員,女的是剛招考進來的三位新人,茅瑛、苗可秀和衣依.男的是因為粵語片巳走下坡,正在賦閒的粵語片明星謝賢.由於自己沒有片場,便只好在台灣租用片場來拍攝.
  
  邵氏此時的聲勢如日中天,因為由武俠名著改編的武俠片很受歡迎,六老闆是財雄勢大,以重金買下金庸和古龍全部著作的電影版權,所拍出來的武俠片,每一部都賺大錢.
  
  在市場的需求下,嘉禾也只好跟風拍武俠片,創業作是《刀不留人》.因為不是名著改編,又沒有大明星押陣,影片在香港上映時,票房收入慘不堪言.這部影片雖然在台灣拍攝,在台灣郤找不到戲院放映,嘉禾的第一炮便放不響了.
  
  嘉禾檢討影片失敗的原因,其中的一項,當然是導演的功力不濟.於是,大家翹首盼望羅維早日過來,因為他的導演功力,確實比黃楓強得多.羅維與鄒文懷有約,只要邵氏的合約期滿,他便會投奔嘉禾.
  
  六老闆當然知道羅維今後的去向,曾經約晤羅維,請他打消去意.羅維郤是個硬漢子,直接了當的向六老闆表示,既然自己荅應了鄒文懷,便不會中途變卦.
  
  羅維向六老闆表明心意之後,便開始遭受磨折了.不知是那一個紅鬚軍師想出來的餿主意.自這天起,羅維每天都接到邵氏派來的拍片通告.由於羅維和邵氏有合約,接到拍片通告,便須進入片場工作,否則便會被控違反合約.走進片場,沒有佈景,也沒有工作人員,羅維心裏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也難得這個大胖子導演沉得住氣,他在片場裏找來一張椅子坐著,平心靜氣的在修改準備到嘉禾開拍新片的劇本.到了時間,他還像平時拍戲那樣,高聲大喊:「大家收工!」
  
  羅維就是這樣的在片場裏獨自坐了一個多月,終於捱到合約期滿的那一天.第二天,他便出現在嘉禾公司的辦公室裏,和鄒文懷、何冠昌等討論開拍新片的事情了.(未完.待續)

TOP

星期五, 三月 20, 2009 盲俠大戰獨臂刀 邵氏嘉禾打官司

 

星期五, 三月 20, 2009

 (邵氏春秋)第廿九回


盲俠大戰獨臂刀 邵氏嘉禾打官司
  六老闆此時巳是香港的銀壇霸主,當然不會容許有一股新勢力冒出來,在他面前耀武揚威,何況此人還是自己一手提攜起來的得力夥記呢.因此,鄒文懷的另起爐灶,在六老闆眼中看來,就像俗語所說的「食碗面,反碗底」,必須迎頭痛擊,把他打到永不翻身.
  機會終於來了,因為嘉禾公司開拍了一部影片《盲俠大戰獨臂刀》.邵氏立即向法庭控訴嘉禾侵犯版權,要求賠償天文數字的損失.
  提起這部影片,和我頗有一點兒關係,甚至這部影片的名字,也是由我衝口而出的.當時我對電影很有興趣,不但替其他公司寫劇本,還做製片和副導演.由於時間分配不來,只好辭掉《南國電影畫報》的編輯工作.惟是和老總梁風,仍然保持著很密切的關係.
  鄒文懷等在雙十節酒會之後召開記者會,是由我在幕後做聯絡工作,因為那時候我是香港娛樂記者協會主席,向行家打個招呼,十分方便.何況這又是最熱門的新聞,傳媒朋友亦會爭著來採訪.嘉禾公司成立的那篇文告,發給全香港報紙刊登,是由我執筆的,鄒文懷稱讚寫得很好.
  嘉禾公司成立以後,梁風出任經理.他對我說,鄒文懷想請我做宣傳部主任,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和蔡永昌不分正副.我覺得這樣的安排不是很好,一來是蔡永昌從未做過電影宣傳工作,若是有甚麼差錯,責任都會落在我這半個宣傳主入的身上;二是蔡永昌是鄒文懷的外甥,常言道:「疏不間親」,這個道理我是懂得的.若在工作上意見有所不同,那時是聽他的還是聽我的?於是,我對梁風表示,不需要甚麼名義,若有事情用得著我,去做就是了.
  事實上,在嘉禾創辦期間,我也協助做了不少與宣傳有關的工作.例如相約台灣各報娛樂版的編輯和記者來香港遊覽,打好以後的關係.從替他們申請入境到安排食宿和每天訪問行程,便忙了一個多月.當時嘉禾的經濟很困絀,沒有給我薪水,每個月只給車馬費300元,真的是僅夠交通費用而巳.
  有一天,梁風通知我參加一個宴會,主賓黃銘是嘉禾影片的台灣發行人,也是嘉禾的股東.公司的應酬,我是從來不參加的,但梁風說,這次郤要我非參加不可,因為黃銘有些事情要向我請教.
  黃銘在台灣經營多種生意,其中一項是經銷日本富士牌的錄音帶.此時錄音機大為流行,唱片亦被錄音帶取代,黃銘賣錄音帶的生意也很好.惟是他看到唱片公司把空白的錄音帶買回去,只須加上一些音樂或者歌星的演唱,利潤便增加了好幾倍.這種生意他也想做,除了台灣之外,他還想打聽香港的市道.
  若是做電影生意,鄒文懷和何冠昌等,都可以說是老行尊了.惟是唱片行業,他們郤是一竅不通.梁風郤想起了我,因為此時我有一份兼職,是麗風唱片公司的宣傳主任.這間公司的老闆是馬來西亞黃連振先生,當時公司旗下歌星,有葉麗儀、奚秀蘭、陳美齡等,也是姚蘇蓉和鄧麗君唱片東南亞的總代理.
  雖然我在麗風公司只負責宣傳工作,但對於錄音、製作、包裝、發行等有關業務,我都加以了解,這可能是新聞記者的本能吧.於是,我在宴席上向黃銘解說一番,他想知道的事情,也都得到荅案.
  之後,閒談的話題當然離不開電影.談到近來票房最熱的影片,是日本片「盲俠」.一部接著一部,每部影片都賣個滿堂紅.黃銘說:「扮演盲俠的明星勝新太郎是我的好朋友,他有空便飛來台灣找我一齊玩樂,而且住在我家裏.」我聽他這麼說,靈機一觸,說道:「既然黃先生和勝新太郎那麼熟,如果把王羽拉在一起,拍一部《盲俠大戰獨臂刀》,想唔發都幾難!」
  黃銘大感興趣,指著鄒文懷說道:「《盲俠大戰獨臂刀》,這個片名很好!這部影片我也做股份,勝新太郎那邊我負責,王羽這邊由你搞掂.」
  就是這樣,嘉禾公司拍成了《盲俠大戰獨臂刀》.這部影片上映時,我也幫忙做一些宣傳工作.在此期間,何冠昌曾要求我做他的副手,協助嘉禾的製片工作.當時我的興趣是重返傳媒工作,便婉拒了何冠昌的一番好意,甚至辭退了嘉禾的職務.
  《盲俠大戰獨臂刀》在香港上映時,邵氏入稟法院,控告嘉禾侵犯版權,因為獨臂刀大俠的造型,是邵氏首先創造出來的.由於這部影片由張徹導演,便由他出庭做證人,指證嘉禾盜竊他的藝術創作.
  由於鄒文懷的賞識與提攜,張徹才能在影壇吐氣揚眉,這是張徹自己也都承認的.因此,鄒文懷把張徹當作「鐵哥兒」,邀他共同進退,不但向他訴說心事,還把部署的步驟全都告訴他. 
  可是,到了緊要關頭,才發覺張徹巳被六老闆留了下來.鄒文懷就好像踩了香蕉皮一樣,這一跤跌得很重.後來他也想不到,出庭指證鄒文懷犯盜竊版權的人,竟又是這位往日稱兄道弟的好朋友.
  《盲俠大戰獨臂刀》雖然替嘉禾賺了些錢,由於前幾部電影的票房收入不佳,公司的財政仍然很困絀.倘若這場官司輸了,嘉禾要賠償天文數字的款項給邵氏的話,因為賠不起,公司便要清盤,以後香港影壇便沒有了嘉禾這個名號了.
  這場官司是邵氏打嬴了,惟是法官判決嘉禾只須賠償港幣800元.嘉禾雖然輸了官司,除了賠償之外,還要支付10多萬元的堂費,但他們竟然擺起慶功宴來.世事真是無奇不有,打輸官司而要擺慶功宴,確實少見.邵氏嬴了官司,郤無法將嘉禾置於死地,六老闆真的氣破了肚子.
  在《盲俠大戰獨臂刀》之後,嘉禾也很徬徨,不知要開拍一些甚麼影片才好.雖然有了羅維做導演,王羽做男主角,但女主角郤是一片空白,因為苗可秀、茅瑛、衣依這三個新人,都無法挑起大樑來.
  羅維的老婆劉亮華本來是銀壇艷星,年紀大了便退居幕後,做了製片人,而且做得很好,成為了鄒文懷的得力助手.她想起了一個人,那就是鄭佩佩.一來是劉亮華和她有交情,二來鄭佩佩是個戲癮很大的人,說不定會想東山再起.鄭佩佩結婚後居住在美國,於是,劉亮華得到鄒文懷的同意,特地前往美國去游說,倘若鄭佩佩願意復出拍戲,嘉禾缺少女主角的難題,便可以迎刃而解了.
  劉亮華去到美國,見到了鄭佩佩.她雖然費盡了唇舌,郤無法說服鄭佩佩重返水銀燈下.任務無法完成,一向好勝的劉亮華覺得面目無光.她有個兒子在美國讀書,便說要與兒子稍作團聚,稍延一些日子才回到香港來.(未完.待續)
  


  

TOP

咁有冇風話點解個法官會罰得咁輕, 無形中放生嘉禾?

TOP

現在 邵氏春秋 己追上了同步,相信要一個多月才有新章節! 敬請見諒

TOP

(邵氏春秋)第卅回

 

星期二, 五月 12, 2009

(邵氏春秋)第卅回


   
    李小龍欲投邵氏竟吃閉門羹
  有一晚,鄒文懷在家裏接到劉亮華從美國打來的電話.劉亮華首先嚷起來:「香港今天是假期嗎?我打電話到公司,沒有人接聽.」鄒文懷此時不知是好氣還是好笑,說道:「大小姐,我們這裏是深夜兩點鐘呀!」劉亮華愕然了一下,連忙道歉:「對不起,因為我太過歡喜了,忘記了你們那邊現在是晚上.」鄒文懷巳經被吵醒了,便問道:「有甚麼事值得那麼高興?」劉亮華說:「你猜我現在和甚麼人一起喝茶?」鄒文懷又是不知好氣還是好笑:「大小姐,你在美國有那麼多的朋友,我怎猜得到你和誰在喝茶.」
  劉亮華說:「他叫做李小龍,你一定知道,因為他在香港也拍過電影,還很紅呢!」鄒文懷抓著腦袋,一時間想不起來.這也難以怪他,因為李小龍拍片時是做童星,那時候鄒文懷還未入電影界這一行呢.
  劉亮華在電話裏繼續說:「如今他在美國拍電視,功夫好得很,許多美國大明星都拜他做師父.」鄒文懷沒有興趣聽她說下去,便說:「不打擾你們喝茶了,我還要睡覺呢!」
  劉亮華著急地嚷著:「不要收線,最重要的事情還未說呢.」鄒文懷問:「是甚麼要緊的事?」劉亮華說:「他想回香港拍戲,我們公司正欠缺這樣的人才,我巳經荅應他了.」鄒文懷對劉亮華一向信任,便說:「這件事你拿主意好了.」 
  過了幾天,劉亮華再向鄒文懷報告.她巳經和李小龍談好了,拍片兩部,每部片酬1萬元.如果合作愉快,以後再談續約.李小龍惟一的條件,必須做主角.
  過了不久,李小龍來到香港.劉亮華郤捨不得離開寶貝兒子,還逗留在美國未曾回來.嘉禾公司便與李小龍簽署拍片合約,等到劉亮華回來,才知道擺了一個大烏龍.
  因為劉亮華說過,李小龍每部片酬是1萬元,但沒有說明是美元還是港元.鄒文懷以為他們是在美國談片酬,當然是以美元計算,便在合約上片酬這一欄裏,寫上1萬美元.劉亮華回來之後,才知道她所說的1萬元片酬郤是港元.那時候,1美元可以兌換6港元.由於劉亮華沒有交待清楚,嘉禾支付給李小龍的片酬,便一下子增加了6倍.鄒文懷郤很大方,既然簽了白紙黑字的合約,就也不作計較了.
  世事就是那麼奇妙,倘若當時鄒文懷斤斤計較,要把合約上的美元改為港元,而李小龍又是火爆的性格,雙方便會為了那幾萬港元的片酬,而弄到感情破裂.說不定李小龍會一怒而去,不替嘉禾拍戲.若是這樣,李小龍的名字便不會揚威國際,至於香港影壇還有沒有嘉禾這塊招牌,也是很有問題.
  怪不得有些老人家教導後輩:「吃虧不一定是件壞事.」鄒文懷就是肯吃這個虧,後來他憑著李小龍主演的幾部影片,終於在香港影壇成就了一番輝煌事業.
  其實,李小龍早就想回香港拍電影,曾經毃過邵氏影城的大門,惟是邵氏對他,郤是閉門不納.他有一個童年好友,藝名叫做小麒麟.此時在邵氏做龍虎武師.李小龍把自巳在美國的「威水」資料寄給小麒麟,請他代向邵氏推薦.
  小麒麟倒也不負所託,拿著這些資料去求見方逸華女士.因為方小姐此時在邵氏炙手可熱,事無大小,都要經過她點頭才能算數.小麒麟去找方小姐,確實沒有走錯門路.
  方小姐看過李小龍的資料,沒有甚麼興趣.尤其是小麒麟代李小龍傳言,片酬可以商量,但一定要做主角.方小姐的荅覆是:「這個人雖然在美國有些名氣,但在香港郤是藉藉無聞.拍一部電影要花不少錢,由知名度高的明星來主演,賣座才有把握.我怎能冒險讓一個新人做主角?你說他不在乎片酬多少,那就最好了.他可以先做配角,等到觀眾喜歡他,將來總會有機會做主角的.」
  小麒麟把方小姐的那番話告訴李小龍,無異是迎頭潑下一盤冷水.後來小麒麟在吉隆坡因車禍喪生,李小龍與邵氏的連繫便斷了線.倘若當年方逸華能夠慧眼識英雄,把李小龍收歸旗下,香港近20年的電影史,可能就不是那麼寫了.
  劉亮華去美國的任務,本來是遊說鄭佩佩東山復出替嘉禾拍戲,無奈鄭佩佩一直搖頭,無意之間郤帶了李小龍回來.就好像俗語所說的「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其實,李小龍此時心裏也不踏實,因為他對嘉禾公司一無所知,甚至連這間公司的名字都未曾聽過.因為他離開香港時,就只知道有邵氏公司.惟是邵氏公司巳是無門可進,而他此時又很希望回香港拍電影,那就只好效力嘉禾了.說不定李小龍此時會這樣想:橫豎與嘉禾只簽訂兩部片約,等到將來熟悉了香港的環境再作打算吧.
  在嘉禾公司這方面,雖然與李小龍簽署了合約,但在一時之間,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履行合約上要拍的那兩部影片.因為嘉禾此時的經濟情況頗為拮据,雖然那部《盲俠大戰獨臂刀》賺了些錢,但因被邵氏控告侵犯版權而官司纏身.加上以前拍下來的幾部影片,因為質素不欠佳,還未能在台灣排期上映,壓死了不少資金.這些影片是在台灣拍攝的,費用都由黃銘墊支.
  另一方面,方逸華說的那番話也很有道理.李小龍以前雖然在香港拍過電影,但那巳是許多年以前的事了,觀眾可能連他的名字都忘記了.由他來做影片的主角,確實有著很大的風險.如果再積壓兩部排不出去上映的影片,嘉禾公司的經濟困境就更加如雪上加霜了.
  正在大感躊躇之際,鄒文懷忽然想起一個人來.這個人是個笑口常開的大胖子,叫做馬天奕.他是泰國的片商,以前常來香港購買邵氏影片,和鄒文懷很談得來.
  鄒文懷在另起爐灶之時,曾經請他做股東.馬天奕說:「股東我就不做了,你成立公司,我郤不能不盡點力量.這樣吧,你們可以隨時來泰國拍影片,以兩部為限,泰國的版權歸我.你們只須派人員和帶菲林來,他們在泰國的食宿和交通費用,我都全包了.」
  鄒文懷心裏一打算盤,公司的人員是支月薪的,不開工也一樣要支人工.如果派他們帶著李小龍去泰國拍戲,只不過是帶上拍片的菲林,其他費用都由馬胖子支付.影片拍好之後,因為成本輕,總能賺一點錢.
  於是,鄒文懷打電話給馬胖子,說要派人來泰國拍戲.馬胖子說非常歡迎,他以前說過的話是一諾千金,決不食言.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TOP

小麒麟唔係80年代初先去世的嗎???還是有兩位小麒麟???

請各位師兄指教一下小弟!!!

TOP

(邵氏春秋)第卅一回  李小龍是嘉禾的續命湯

 

星期日, 五月 31, 2009

(邵氏春秋)第卅一回 


 李小龍是嘉禾的續命湯
  
其實,鄒文懷當時對於李小龍并不賦予厚望,只不過看見劉亮華那麼興高釆烈,便不想掃她的面子.況且有泰國馬胖子願意支付拍片費用,即使影片不賣座,也是損失有限,正如香港人的一句俗語所說:「除笨有精」.鄒文懷也就抱著不妨試試看的心情,和李小龍簽下了拍戲合約.
  
  這時候,嘉禾旗下真可以說是兵寡將微,甚至連去泰國開拍李小龍的新片,也都派不出導演來.在「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況下,找了吳家驤去做導演.吳家驤是個所謂「甘草演員」,雖然演過許多戲,但都只是做配角,從來沒有做過導演.這次嘉禾因為一時找不到貓,便只好拉了這頭狗來捉老鼠.
  
  大隊人馬去到泰國,在影片開拍的第一天,男主角便和導演爭吵起來,因為李小龍認為吳家驤的導演手法太過陳舊.吳家驤雖然初任導演,郤也擺出了大導演的架子.他指責李小龍不聽從指揮,立即打長途電話給鄒文懷,要求更換男主角.
  
  何冠昌是嘉禾副總裁兼製片部主任,立即飛往曼谷處理這一場紛爭.由於男主角換不得,何冠昌只好委曲求全的把吳家驤勸回香港,另外找人接替做導演.這時候,羅維恰好離開了邵氏,正好是及時趕到.也由於李小龍是劉亮華推薦的,便由她出面邀請老公羅維到泰國去收拾這個爛攤子.鄒文懷也對羅維提出特別優厚的條件,把在泰國開拍兩部影片的其中一部,當作是羅維旗下四維公司的出品.換句話說,羅維不須付出一分錢,只要去泰國導演兩部影片,便有一部影片的收益是屬於他的.
  
  李小龍對於羅維的導演手法也不滿意,拍戲時兩人時常發生磨擦.惟是有何冠昌在旁加以協調,總算很勉強的把這兩部影片拍完.誰也想不到,這兩部在吵吵鬧鬧情況下拍成的影片,賣座情況簡直可以用「轟動一時」這四個字來形容.  
  
  其實,嘉禾此時的財政情況,幾乎是懨懨一息的了.若不是李小龍的突然出現,創造了香港影壇有史以來的奇蹟,嘉禾便不會咸魚翻生.後來嘉禾更發展到可以和邵氏分庭抗禮,這都是李小龍帶來的幸運.
  
  李小龍一鳴驚人的兩部影片,一部是《唐山大兄》,另一部是《精武門》.由於這兩部影片的賣座情況驚人,各地片商都爭著以最高的價錢來購買.這種現象也可以說是「羊群心理」,那些片商好像只要買到這兩部影片,就能夠立即發達似的.
  
  鄒文懷在邵氏浸淫了十多年,在影片發行方面,巳經積聚了不少經驗.李小龍的影片創出了有史以來的奇蹟,他當然據為奇貨可居,向片商提出極苛刻的條件,若要買李小龍的影片,便要把嘉禾積存的倉底貨也一起買去.各地片商為了爭取李小龍的影片,只好接受這個條件.這麼一來,嘉禾的垃圾全都變成了黃金,鄒文懷以後再不須要為資金發愁了.
  
  如果說李小龍是嘉禾的續命湯,一點也不誇張;此外,他也替嘉禾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因為有許多從來不放映華語片的地區,也都慕名來買李小龍的影片,配上當地語言來上映.開了先河之後,嘉禾影片發行的地區也就無遠不屆了.
  
  那個泰國片商馬胖子,最初只因為鄒文懷開口請他支持,在人情難郤之下,荅應支付開拍兩部影片的費用.想不到這兩部影片在泰國各地戲院放映了一個多月,仍然是場場滿座.他是無端端的發了一筆大財,這可能就是「好心有好報」吧.
  
  羅維也像馬胖子一樣,無端端的發了一筆大財,因為他選了兩部影片中的《精武門》,作為四維公司的出品.這部影片比嘉禾的《唐山大兄》更賣座,他不須掏出一分本錢,郤分到了一筆很可觀的收入.不過,羅維這一筆錢也不好賺,因為李小龍時常會走進他的辦公室來,當面嘲笑他根本就不懂得做導演.有一次,李小龍在他面前揚起拳頭來,嚇到羅大胖子立即報警.最後當然由鄒文懷出頭,兩邊說好話,才把這一場風波平息.
  
  李小龍的出現,使到六老闆視為叛徒的嘉禾突然吐氣揚眉,他這口氣當然是吞不下去.尤其是當他知道李小龍當初曾經來毃邵氏影城的大門,郤被方小姐擋了回去,那就更加痛心.倘若方小姐當時接納了李小龍,今天便不會出現嘉禾耀武揚威的局面了.
  
  六老闆當然不會見怪親密戰友方小姐這次跌了眼鏡,他是老謀深算,便在暗地裏籌劃如何利用邵氏財雄勢大的優勢,設法把李小龍爭奪過來.六老闆當然有著他的情報管道,他知道李小龍只和嘉禾簽訂兩部影片合約,這兩部影片巳經拍完了,目前李小龍是自由身.此外,他也知道李小龍和羅維鬧得很不愉快,就算李小龍再替嘉禾拍新片,嘉禾也找不出導演來.
  
  鄒文懷此時其實也很傷腦筋,因為李小龍始終不肯與嘉禾簽訂新合約.不過,這也難不倒鄒文懷這個智多星.他知道李小龍不願意與羅維再合作,而嘉禾也難以再找到一個能使到李小龍滿意的導演,便索性讓他做男主角連導演一腳踼.
  
  嘉禾此時的財政巳是十分充裕,鄒文懷更索性讓李小龍盡情發揮,不但請來片酬很高的美國明星(他們是李小龍的徒弟)參加演出,還不惜工本的遠赴外國去拍外景(例如《龍爭虎鬥》的一場生死決鬥,便是在羅馬鬥獸場拍攝).
  
  李小龍做導演又做男主角,他要拿多少片酬?那就只有鄒文懷和李小龍兩人才會知道了.依照推測,李小龍除了片酬之外,當然會有花紅,說不定所佔的比例相當高.就因為鄒文懷給他的條件那麼好,李小龍才不會被虎視眈眈的邵氏把他搶去.
  
  李小龍和嘉禾雖然沒有簽下長期合約,郤陸續替嘉禾拍了《龍爭虎鬥》、《猛龍過江》等幾部影片,最後一部《死亡遊戲》雖然沒有拍完,後來經過剪接技術的補救,亦推出上映,嘉禾又大賺了一筆.至於李小龍與嘉禾之間的財務轇轕,由於他死得太早,那當然是一筆糊塗賬了.
  
  六老闆確實在想盡方法,要把李小龍拉攏過來.李小龍時常與六老闆見面,那巳是公開的秘密了.有一次,鄒文懷接到李小龍的電話.李小龍問:「雷文,你猜猜我這個電話是在那裏打給你的?」鄒文懷說猜不著.李小龍說:「我現在是用六叔辦公桌上的電話打給你的,覺得奇怪嗎?」
  
  這個玩笑使到鄒文懷大為緊張,倘若一個不留神,讓這個大財神跑掉,那就真是萬劫不復了.為了看守著這個財神,鄒文懷緊跟著李小龍,郤是寸步不離.甚至李小龍突然暴斃的那一天,也是由鄒文懷親自陪著他去丁珮的香閨.(未完待續)

TOP

以條件及網絡,邵氏總比嘉禾勝一籌,奇怪為何當年六叔未能成功撓李小龍過檔呢?

TOP

(邵氏春秋)第卅二回 邵氏佔了天時地利 嘉禾只佔人和

 

星期日, 六月 28, 2009

(邵氏春秋)第卅二回


  邵氏佔了天時地利 嘉禾只佔人和
  
  李小龍的出現,雖然使到嘉禾的聲威大振,也造成了它與邵氏分庭抗禮的局面.惟是邵氏在香港影壇的地位,郤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因為李小龍雖然恍如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倚天一出,誰與交鋒?」但他的影片,每年只拍一部,即使票房收入十分輝煌,若論賺錢之多,仍然是比不上每年生產卅四部影片的邵氏.
  
  當時武打影片大為流行,李小龍更把這種潮流帶到高峰.邵氏也在這時候大量開拍武打影片,一方面恃著財雄勢大,買下金庸和古龍所有武俠小說的版權,由楚原和張徹盡量搬上銀幕;另一方面由劉家良等大拍所謂南派拳腳片,在宣傳上標榜是真槍真刀,拳拳到肉.邵氏影城片廠多,人手多,這些影片就像製罐頭工廠裏流水作業的生產出來,票房收入當然也像潮水一般的往邵氏的荷包裏湧去.
  
  幾個邵氏的老夥記跳槽出來,組成了一間嘉禾公司,竟然搞得有聲有色,還給予舊東家相當的威脅,那著實是不容易.頭腦靈活的鄒文懷,在邵氏打了十幾年工,老東家的虛實長短,他當然是非常清楚.邵氏財雄勢大,以嘉禾的先天不足,人財兩缺,如果要與邵氏抗爭,鄒文懷知道只能智取,不可力敵.於是,他經過縝思熟慮之後,採取一套所謂獨立製片人制度,就是要避開邵氏的所長,而攻邵氏的所短.
  
  當時,邵氏雄霸香港影壇巳有十多年,又擁有龐大的財力和人力,可以說是天時地利都巳佔盡.嘉禾自知財力和人力都不能與邵氏相比,就惟有從人才方面下功夫,算是佔住了人和的那一方面.
  
  所謂獨立製片人制度,就是鼓勵一些具有潛質的導演或者明星,自組公司拍片,由嘉禾供應資金和代理發行.影片賺了錢,製片人不但有豐厚的人工,還可以分取紅利;即使不幸蝕了本,製片人郤不必「上身」,但那份導演和演戲的人工便沒有了.
  
  這種合作拍片的方式,就是把那些有號召力的導演或者明星,拉攏過來一同做老闆.既然影片的賣座與否,與自己的荷包息息相關,那些導演或者明星,當然是連吃奶的氣力也都全使出來,就像廣東話說的「成個身瞓晒落去」,落力把影片拍好.
  
  許冠文是第一個投入嘉禾旗下做獨立製片人.他本來是電視節目的主持人,李翰祥重投邵氏後開拍的那部《大軍閥》,找他來當男主角,一炮而紅.也可以這樣說,許冠文確實是邵氏一手捧起來的.
  
  許冠文最初接拍《大軍閥》時,由於他是初次踏進電影圈,要求的片酬當然不敢獅子大開口.可是,看到《大軍閥》賺到盆滿缸滿,那就會覺得自己所拿的那份片酬實在太少了.因此,在邵氏打算打鐵趁熱的再請他拍戲時,許冠文當然要求增加片酬,郤被邵氏一口拒絕了.
  
  鄒文懷見有機可乘,立即邀請許冠文替嘉禾效力,條件十分優厚.不只是請他拍戲那麼簡單,而是慫恿他做獨立製片人,如果影片賺了錢,許冠文可以分到紅利,因為他也算是這部影片的老闆.
  
  
  許冠文一向野心勃勃,亦自誇多才多藝,此時得到嘉禾的青睞,就像俗語所說的「姣婆遇著脂粉客」,雙方一拍即合.許冠文為了展現自己多方面的才華,也為了節省拍戲的成本,一身兼上四職,那就是男主角、導演、編劇和製片人.他為了增加實力,還把那個在歌壇紅得發紫的弟弟許冠傑拉來做拍檔,拍攝《鬼馬雙星》這類喜劇.
  
  邵氏捧紅了許冠文,郤被嘉禾一手抓了去,連「多謝」也不說一聲.六老闆當然是恨得牙癢癢的.邵氏雖然財雄勢大,但六老闆一向習慣了自己做老闆,不可能像嘉禾那樣,把一部份老闆讓給別人做,所以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捧起來的許冠文,投進了嘉禾的懷抱.
  
  許冠文這一炮打響了,因為他是一人兼四職,這四份大人工巳是十分「和味」了,再加上影片賺錢可以分紅,幾年下來,許冠文做獨立製片人所賺到的人工與利潤,巳經可以團團然作富家翁了.就連他的弟弟許冠傑,拍了幾年影片之後,便宣佈退出歌壇不再拿起那個吉他了.他們兩兄弟若不是賺到荷包飽滿,又怎能那麼意氣風發的仿效古人陶淵明那樣,合唱一首《田園將蕪胡不歸》呢?
  
  回頭去看那些替邵氏打工的明星,當時姜大衛、狄龍、傅聲、陳觀泰等都是紅得發紫,惟是拍戲拍到大汗淋漓,也只不過是拿一份較高的片酬而巳;他們搏命拍出來的影片,無論是賺多少錢,那是老闆的事,與他們完全無關.
  
  許冠文也一樣是拍戲,但收穫郤比他們大得多了,所以很早就有資格宣佈「收山」.就算是對於邵氏鞠躬盡瘁的張徹,替邵氏導演過許多部賺大錢的影片,當時也只不過是個收入較好的打工仔而巳.所謂「工字不出頭」,看來也有點道理.這位曾經在郤氏影城呼風喚雨的大導演,到頭來郤是一貧如洗,若不是六老闆念在他是老夥記,讓他免費居住在空置了多年的舊明星宿舍裏,看來晚境會更加淒涼.
  
  寫到這裏,忽然想起了一件事.當年鄒文懷對張徹有提攜扶掖之恩,他要跳出邵氏另起爐灶時,不但把全盤計劃告訴張徹,還懇求這位大導演共同進退,一起去打天下.倘若當時張徹是個有義氣的漢子,不顧眼前在邵氏作為首席導演的榮華富貴,決意跟隨鄒文懷走出邵氏影城,對於當時人財兩缺的嘉禾,確實會有很大的幫助.
  
  若是張徹跟隨鄒文懷去打江山,當年李小龍的影片一定會由張徹做導演,因為拍武打片是張徹的拿手好戲.這麼一來,李小龍主演的那部《精武門》,做老闆而賺得盆滿缽滿的是張徹而不會是羅維了.
  
  再說,張徹當年若肯跟隨鄒文懷去打天下,由於是「開國功臣」,他到了晚年,即使甚麼都不能做,最低限度也是嘉禾公司的董事,可以拿一份豐厚的薪金,那就不必被人憐捨的讓他免費住在宿舍裏了.
  
  可以想像得到,當張徹從宿舍的露台向片場那邊望過去時,一定會有很大的感觸.想當年,自己在片廠裏發號施令,一呼百諾,那是何等的威風!無論如何,他都不會想到自己的晚境竟是淒涼至此.如果時光倒流,張徹是否會惱恨自己當年太過趨炎附勢,捨棄老友,以致得到如此報應呢?(未完待續)

TOP

閱此應知做人當為明日及晚年早作打算!  我依家都好希望好似許冠文咁早早揾夠收山!

TOP

(邵氏春秋)第卅三回 是時勢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時勢

 

星期一, 十月 12, 2009

(邵氏春秋)第卅三回 是時勢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時勢


  在邵氏高層人士中,和六老闆相處日子最久,而且可以時常見面深談的,看來張徹認了第二,再也沒有人敢認第一了.何況他是個寫文章的人,觀察入微而且可以訴諸筆墨.
  六老闆能夠在香港影壇稱王稱霸,創造出一番偉大的電影事業,張徹認為這是「時勢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時勢」.他首先提出二哥邵村人老先生來與六老闆相比.文章是這樣說:
  邵村人是忠厚長者,但也是老式生意人.他能從一家小戲院做到擁有一個戲院集團,自是有老式生意人的一套克勤克儉工夫.然而,這一種性格是不能促成電影「起飛」的,故即與《電懋》相較,也處於弱勢.且他對於電影,只是當作生意來做,對電影本身也缺乏熱忱和認識.
  邵逸夫就完全不同了,他少年時在他大哥的《天一》公司做過攝影師,對電影本身有興趣,而又有很高的天資去領悟一切,做生意的本領自也不弱.他和三哥仁枚離開上海之後,便去星馬闖天下,兩兄弟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創立了一大片事業,屬下戲院數以百計,還有遊樂場、房地產等等.規模之大,遠非在香港的邵村人可比.
  提到「時勢造英雄」和「英雄造時勢」,張徹分析當時香港影壇的情況,是這樣說:
  隨著香港的繁榮,社會各方面進步發展神速,香港政府又不同於台灣、新加坡、南韓等對電影諸多干預,香港電影本巳具備了「起飛」的條件.邵村人的性格自不能促成「起飛」,鍾啟文(電懋公司總經理)也不能,故要待至邵逸夫自新加坡來香港邵氏主政,香港電影「起飛」才得實現.
  沒有他,香港電影也終會有一天「起飛」,不過時間會較晚,面貌也會不同.也許要等待雷覺坤(金公主院線負責人)、潘迪生(德寶院線負責人)而後「起飛」.天下事總是「時勢造英雄」,也必然有「英雄造時勢」的成份.
  張徹又說:邵逸夫之能成為使香港電影「起飛」的人,正是時勢與英雄的配合.第一,是他本人的性格、天資,和對電影的熱忱;第二,是他的錢.由於他在新加坡的財力龐大,新加坡和香港的銀行融資相通,他可以在香港銀行無限額透支(是六老闆親口告訴張徹的);第三,他是新加坡兩個平起平坐(他和三哥邵仁枚)的老闆之一,并不需要惟新加坡之命是從.
  這一點很重要,例如鍾啟文,雖然是香港電懋公司的總經理,但事無大小,都要請示新加坡.那邊不點頭,這裏便不能行事.就算二老闆邵村人,因為新加坡那邊才是出資拍片的真正老闆,所以二老闆還可以在小事上拿主意,大事就必須寫信或者打電報去問過新加坡.但邵逸夫在香港,要做起事來,就不必去問別人,而且他有自己的獨特見解.
  香港在所有中國人社會(新加坡也是中國人社會)中最不保守,政府對於電影從來不加干預,本巳具有「起飛」的較佳條件.惟是電懋和當時的二老闆,處處都聽命於新加坡,則無異把較有利的條件降低同新加坡一樣,這種局面到了邵逸夫來到香港以後,才得以打破.
  張徹是個文人,過慣了自由懶散的生活,他自認與六老闆是屬於兩個世界的人.不過,他對六老闆的勤勞,還是讚不絕口的.他的文章是這樣的寫著:
  邵逸夫當年治事之勤,是我生平罕見.他坐的勞斯萊斯是名貴豪華的車,車裏有酒吧,他改裝成小型辦公桌,連途中的時間都不浪費.
  他每天早上從家裏到公司,照例就在車裏寫下交辦的事.拍紙簿上寫著蠅頭細楷,鄒文懷、何冠昌和我,幾乎每天都接到他的字條.當時我是編劇主任,也算是重要幕僚之一.後來做了導演,不算是行政人員,才減少接到這樣的字條.
  下班回家,邵逸夫在車裏則多數看劇本.勞斯萊斯是奢華的車,但對他來說,并不奢侈,因為他擁有不同型號這類的名牌車三輛之多,此外還有平治600和林肯大陸型各式名車.他利用坐車的時間做事,這類名車確是行駛得較為平穩.
  張徹除了稱讚六老的勤勞,還稱讚他的恒心.他說:邵逸夫的勤勞之另一收穫,是健康良好.雖然他每天上午九時必到逹辦公室,數十年來郤是練拳不綴.練的是甚麼拳?我沒有看見過,不知道.但決不會是老人晨運時打的那種溫和的太極拳. 
  他告訴我,每天練拳時,要「紮馬」(站馬步)四十分鐘,必須混身見汗才罷.他當時雖巳年過六十歲以上,還很有興趣在熟朋友面前表演踼腳,拉著人家的手說:「試試對我肚子打一拳!」
  邵逸夫每天必做摔手運動一百下.如果他起身略晚,時間不夠,到了公司,第一件事照例是去看試片,此時便不坐下來,站著看,把那一百下摔手運動做完.
  他晚上常會有應酬,平時也并不很早睡,但每天九時上班前,都要做兩小時以上的運動,數十年來都是如此,勤力與毅力都非一般人所能.故如今八十餘歲的高齡,仍是健步如飛.我後來很怕和他一起走路,因為我在這方面十分差勁,小他七歲之多,還常常要他放慢腳步或停下來等我,未免慚愧後生.到七十歲以上時,他改練氣功,對這我不懂也不大信,不敢妄說.
  張徹長時期和六老闆相處,總算是賓主相交甚洽,他認為六老闆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張徹說:他的領悟很快,一句話只要說到一半,他便巳明白你的意思,立即可以作出極其冷靜的處理.但這些優點有時也會變成缺點,因為從另一方面看來,冷靜處理會被看成冷酷無情,因此影響他人對他的向心力.張徹還認為,鄒文懷等脫離邵氏另起嘉禾,與六老闆這種有時太過冷靜的作風很有關係.
  假如有著像邵逸夫那麼多的財產,你會怎麼樣?這的確是個很提神醒腦的問題.那麼,六老闆自己又怎樣看待他現時擁有,而且是幾輩子都花不完的財富呢?
  據張徹說:六老闆對於金錢的態度,極其理智,且不能用豪侈、節儉這些話來解釋.在私生活上,錢多到他那樣,巳難分開甚麼是侈,甚麼是儉了.
  在他初到香港來時,每部片投入的資金,十倍以上超過當時一般影片的成本.建設邵氏影城的投資,更是當時的天文數字.他是那種善於運用錢,而非愛錢,認為錢越多越好的那種人.(未完.待續)

TOP

細個果陣時, 成日聽人講話六叔系一日一支參咁補自己架 , 依家睇黎系因為有練功啫!   

TOP

(邵氏春秋)第卅四回 群雄併起 邵氏失色

http://naichailau.blogspot.com/2010/06/blog-post_7585.html

 

星期二, 六月 01, 2010

(邵氏春秋)第卅四回 群雄併起 邵氏失色

 
  到了80年代後期,香港影壇的形勢有著很大的變化.六老闆認為是心腹大患的嘉禾公司,由於李小龍的出現而奠定了基礎.之後,嘉禾積極推行獨立製片人制度,捧起了許冠文和洪金寶,由他們亦演亦導的影片都很賣座.
  
  另一方面,導演吳思遠以獨立製片人姿態出現,向羅維借用了成龍,拍了兩部賺大錢的影片《蛇形刁手》和《醉拳》,在影圈中亦成為了一股新興的勢力.
  
  從電視圈跳出來的編導麥當雄,以小本錢拍出來的影片《靚妹仔》和《省港旗兵》,亦很賣座.他的拍片作風,正如香港人俗語所說的「刀仔鋸大樹」,台灣人所說的「小兵立大功」.麥當雄這家獨立製片公司,不但在票房上旗開得勝,還捧紅了胞弟麥當傑成為紅導演,在台灣金馬獎中得過最佳導演獎.這一支麥家兄弟兵,此時也是香港影壇的年青生力軍.
  
  這群電影圈年青一代的長處,就是敢拼敢搏和敢於創新.就以麥當雄為例,他首先打破了電影圈長期以來的明星制度,以一群完全是新面孔的少女作主角,拍成以校園生活為背景的《靚妹仔》,竟然大受年青影迷的歡迎而打響了第一砲;接著,他以當時最聳人聽聞的大陸匪幫來香港打劫的題材,拍成劇情緊張刺激的《省港旗兵》;之後又猛然改變作風,開拍香艷裸露的古裝片《玉蒲團》.每部影片都有創意,即使收入好亦不會「趁熱添食」,因為他們是向自己挑戰,不想題材重複.
  
  另一個例子是被稱為「影壇鬼才」的徐克.邵氏的古裝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向來被視為戲曲經典之作,甚至被迷信為「後無來者」.可是,年青一代的影人偏就不信邪,徐克得到嘉禾的支持,竟然向老牌導演李翰祥挑戰,選用了青年偶像吳奇隡和楊采妮來做新潮的梁山伯和祝英台.
  
  舊的《梁祝》是唱黃梅調,新的《梁祝》則以中國音樂家陳鋼所作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為主要配樂,加上黃霑作詞.徐克最大膽的創新,就是所有的《梁祝》,無論是電影或者舞台劇,梁山伯這個角色,都是由女角反串扮演.只有他導演的這部《梁祝》,才讓梁山伯恢復了貨真價實的男兒身.
  
  嘉禾在這時候巳是羽毛豐滿,不但在香港組成強而有力的院線,放映自己的影片,還由鄒文懷與何冠昌兵分兩路,前者向國際影壇進軍;後者大力發展本地製作.
  
  鄒文懷投資拍攝的美國影片《忍者龜》,不但賺了大錢,還因此成為國際影壇知名的製片家.何冠昌在本地製作方面,亦能交出驕人的成績.他費盡了心思,終於奪得當時炙手可熱的成龍投效於旗下,繼李小龍之後,嘉禾又再在香港影壇上掀起了另一波高潮.
  
  另一方面,九龍巴士公司的雷家兄弟,利用舊廠房的改建,在繁榮地區建造了多間戲院.戲院必須放映電影,於是雷家兄弟亦支持一些影人組織獨立製片公司,拍製新片來供應他們的院線.
  
  最出風頭的當然是以麥嘉、石天、黃百鳴等組成的《新藝城電影公司》.後來他們邀得志同道合的徐克及施南生夫婦、曾志偉與泰迪羅賓,組成七人小組,從編劇到製作,都是群策群力,甚至談劇本也可以談到天亮,真可說是不眠不休.
  
  這群電影界的新秀,肯研究又肯拼搏,當然會創造出好的成績來.新藝城先以《鬼馬智多星》、《追女仔》等影片奠定了基礎,再而邀得當時紅得發紫的歌星許冠傑加盟,與麥嘉合演《最佳拍檔》,聲勢更加不得了.片中的兩位女主角,則是當時唱得家傳戶曉的女歌星徐小鳳,和人氣極盛的台灣女星張艾嘉(可能是要顧及台灣的賣座,因為恐怕台灣觀眾認不得這些香港明星).
  
  由於得到雷家兄弟的支持,新藝城的製作費也很充裕.許冠傑要求每部片酬200萬港幣,這是香港電影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高價,新藝城郤認為物有所值,因為在宣傳上巳經是個好題目了.
  
  以售賣鐘表珠寶發達的世家子弟潘迪生,亦有意向電影界進軍,聘請鬈髮長毛的岑建勳作為大旗手,創辦《迪生電影公司》,後來還租下了邵氏在香港的戲院,自己另立一條院線.
  
  獨立製片呈現一片興旺,由於許冠傑與徐小鳳等走在前頭,不少著名歌星也從歌壇走上了銀幕.如梅艷芳、林子祥、陳百強、張國榮、譚詠麟、鍾鎮濤等,都成為大牌明星;此外,成龍、洪金寶、元彪、許冠文、吳耀漢、岑建勳等主演的喜劇,亦文亦武,都很受到歡迎.電視明星亦有很多人成為銀壇寵兒,例如周潤發、呂良偉、鄭裕玲、張曼玉、鍾楚紅等,真可以說是極一時之盛.
  
  回頭來看邵氏影城,仍然是以前那一派守舊的作風.旗下的明星可以說是「買少見少」了,因為外面風起雲湧,稍為有點名氣的明星,到了合約滿期便立即走人.正如俗語所說:「外面打大風,還不趕快出去拾幾塊樹葉?」.例如對邵氏最忠心耿耿的狄龍,如果當時他不是離開邵氏,又怎能拍得到吳宇森導演的《英雄本色》呢?
  
  邵氏就算想重新培植新的一代明星,此時巳不合時宜.因為如今年青的一代,觀念巳經改變了,誰也不會願意簽下八年長的合約,人生能有幾多個八年的青春呵!
  
  至於影片的製作路線,外面那些年青人不但腦筋動得快,而且不眠不休的集思廣益,又能把握著年青影迷的愛好.但在邵氏影城裏,就只有六老闆一個人動腦筋,底下的人都是唯唯諾諾.再加上方小姐此時在影城裏大權獨攬,她那種斤斤計較的省儉作風,也限制了影城的製作更向前面邁步.
  
  例如許冠傑每部片酬索價200萬,若是邵氏旗下有人提議請許冠傑拍戲,方小姐一定以為這個人的腦筋可能有毛病.甚至連時常進入影城採訪的娛樂記者,也都覺得此時的邵氏影城,有點像電影中的《日落紫禁城》,瀰漫著一片因循守舊的氣氛.
  
  六老闆年紀老邁,與市場脈搏巳經有點脫節.只好查看票房紀錄來決定製作路線.黃梅調影片還能夠賣錢,便吩咐所有片廠都搭架起古裝佈景大拍黃梅調影片;黃梅調影片走下坡,便把金庸和古龍武俠小說改編的影片大拍特拍;後來看到拳腳打鬥片可以多賣幾個埠,便由張徹和劉家良等大拍這類拳腳打鬥片.
  
  從外面看來,邵氏影城仍然是夜夜銀燈高照,就好像工廠一般以流水作業的方式大量生產.可是,這種毫無創意的出品,終於使到觀眾望而生厭,邵氏出品在電影市場上,巳經毫無光彩.甚至連張徹自己也說:「每天進入片場,就好像忘記了把腦袋帶進去一樣,拍電影成為了刻板的工作.」
  
  欲知後事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TOP

引用:
原帖由 ABOY 於 17-6-2010 01:36 發表 拍成劇情緊張刺激的《省港旗兵》;之後又猛然改變作風,開拍香艷裸露的古裝片《玉蒲團》 ...

省港奇兵到偷情寶鑑相距都幾多年.
講徐克又因為要配合年青電影人破舊魄力的主題講到跳了去90年代中的梁祝, 相反不講80年代初的蜀山.
之前講到小麒麟講到好似在李小龍回港發展前就死左.
這位作者寫的故事趣味係夠, 係真係好好看, 然而跟事實卻總是有點距離或角度有些扭曲. 真係當正春秋演義一類作品來讀尚可.
我的老動漫音樂,電影blog:
http://moronenemy.blogspot.com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2-6-2009 00:08 發表 以條件及網絡,邵氏總比嘉禾勝一籌,奇怪為何當年六叔未能成功撓李小龍過檔呢?

嘉禾當時形勢好了, 雖然未及卲氏, 但都已經offer到讓李小龍自導自演, 又跟美國合作龍爭虎鬥了, 忙到未夠時間俾六叔成功撬走吧? 他回港, 紅透半邊天到死去, 不過三,四年的事. 如果冇死的話, 可能過一排真係跟邵氏拍都唔定.
我的老動漫音樂,電影blog:
http://moronenemy.blogspot.com

TOP

引用:
原帖由 ABOY 於 30-6-2009 11:49 發表   星期日, 六月 28, 2009 (邵氏春秋)第卅二回   就連他的弟弟許冠傑,拍了幾年影片之後,便宣佈退出歌壇不再拿起那個吉他了 ...

又來了, 講到阿SAM好似拍了跟哥哥許冠文合作幾套戲就退休咁.
我的老動漫音樂,電影blog:
http://moronenemy.blogspot.com

TOP

發新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