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麗的亞視半世紀台徽

引用:
原帖由 超音 於 14-2-2009 01:52 AM 發表 以下這個是新版的圖,由無線播映.  

 

No idea!  Maybe I am too old!  Just like the ultraman & Masked Rider!   Did you watch 意難忘

TOP

引用:
原帖由 ABOY 於 14-2-2009 01:54 發表   No idea!  Maybe I am too old!  Just like the ultraman & Masked Rider!   Did you watch 意難忘

因為當年亞視鬼鬼祟祟放在英文台播,

所以真係沒什麼人知道.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音 於 14-2-2009 01:57 AM 發表 因為當年亞視鬼鬼祟祟放在英文台播, 所以真係沒什麼人知道.

 

What is the story talk about?

TOP

引用:
原帖由 ABOY 於 14-2-2009 01:58 發表   What is the story talk about?

故事是講兩位女主角在演劇上的競爭,

當中加入了愛情,如何令自己的演技進步,

亦敵亦友的內容.

 

如要更詳細,我想真的要開個主題講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音 於 14-2-2009 02:04 AM 發表 故事是講兩位女主角在演劇上的競爭, 當中加入了愛情,如何令自己的演技進步, 亦敵亦友的內容.   如要更詳細,我想真的要開個主題講了.

 

Good idea!  open it at the cartoon column!

TOP

引用:
原帖由 ABOY 於 14-2-2009 02:07 發表   Good idea!  open it at the cartoon column!

介紹女性作品啊,我還想先寫[仙女下凡]或[女強人奧斯卡]

不過先需要收集大量的圖片,準備好再來與大家分享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超音 於 13-2-2009 23:37 發表 不過亞視的新聞就真係做得唔錯, 

 

絕對同意! 不過佢地依家連主播都抄埋, 系咪諗住摺得就摺先! 唔通真系人窮志短!

 

其實近幾年亞視都偶有佳作, 好似百萬富翁同我和疆屍有個約會都幾好睇!

 

亞視在邱德根年代d條件咪重差! 人地咪一樣拍左好多套有口碑同收得o既電視劇, 好似少女慈禧, 武則天, 秦始皇, 雲海玉弓緣咁, 當年人地重有錢賺添, 點解依家d當家咁唔惦架! 

TOP

引用:
原帖由 虎榮 於 15-2-2009 16:41 發表     絕對同意! 不過佢地依家連主播都抄埋, 系咪諗住摺得就摺先! 唔通真系人窮志短!   其實近幾年亞視都偶有佳作, 好似百萬富翁同我和疆屍有個約會都幾好睇!   亞視在邱德根年代d條件咪 ...

 

 自從鳳凰衛視劉長樂,陳永棋入主後,想變成鳳凰衛視型式播放,越變越大陸,呢兩絛友是上面叫落泥攪成這樣.

TOP

係好多機構裡面, 炒人好理性的

個個月有報表列出邊個staff為公司yield倒幾多GP, 唔單止係 salesman, maintenance / audit /nurse / ..... 好多行業都用緊

如果行業 hourly rate 高就會開源, hourly rate低就會節流

比個case你地, 例如 nurse 的 saleable hourly rate 奇高, 公司會開好多乜乜乜中心

但如 maintenance行業, saleable hourly rate 已好低加上行業萎縮, 開源係冇用的只有節流

做過公司醫生o既都知, media 的 saleable hourly rate 已好低仲不停跌, 加上行業萎縮 只有裁員 別無他法. 根本就係行業歿落, 講o甘多廢話都冇用 (睇埋無記盤數先la)

不如學General Motor, 歿落都養十幾廿万人, 仲要時薪73蚊美金, 0.2T美金 liabilities 你幫佢食 :inv168_01: :inv168_01: :inv168_01:

 

 

上山睇資金, 下山睇基本

錢o既購買力未擴大時, 熊市係冇可能完結, 只要物價/人工/租金/原料/...調整到某一低水平時...隻牛自自然然會誕生



TOP

麗的電視奮鬥史

引用:
原帖由 tone 於 15-2-2009 07:39 PM 發表    自從鳳凰衛視劉長樂,陳永棋入主後,想變成鳳凰衛視型式播放,越變越大陸,呢兩絛友是上面叫落泥攪成這樣.

 

麗的電視奮鬥史 引言

年初一早上,有一個朋友致電給我拜年,說我寫的《1981年麗的電視劇女媧行動》寫得很好,引起他的共鳴,希望我再寫文章介紹。但我想到,不如再寫廣泛一些,可以開一個專欄,名為「麗的電視奮鬥史」。因為我睇完「女媧行動」,也令我感觸良多,麗的電視當年是有條件與無線並駕齊驅的,可惜,因麗的轉換老闆關係,到今日亞洲電視,已經再無高質素節目,再同無線一較高下。不如,趁機懷緬一番。

 

麗的電視前身是「麗的映聲」,1957年正式開台廣播,所以前年亞視大事紀念「麗的亞視五十年」,又做一個節目名為「電視風雲五十年」。麗的映聲當年是有線廣播,每月月費二十五元,之後才有中文台,全盛時期用戶達十萬。到1967年,香港另一電視台 - 「無線電視台」開台廣播,因為是無線廣播,毋須月費,且當時歐美各國向香港進口大量廉價電視機,於是不少市民轉看無線,麗的因錯過時機,缺乏進取,觀眾人數開始下降。1973年,麗的映聲從有線發展到無線,停播一個月,於是更加流失大量觀眾。同年121,麗的映聲改為麗的電視,並以彩色及無線廣播,但因無線電視已經有七年時間,根基深厚,且在本港有利位置安裝發射站,麗的只能退而求其次,所以雪花紛飛,麗的因而流失大量觀眾,無線的慣性收視,也由此而來。1975年,麗的電視聘請了 黃錫照 先生(他是無線開台功臣)出任首名華人總經理,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從無線電視搶走大量演員,如陳振華、李司棋、黃曼梨、張之珏、盧宛茵、許紹雄、郭鋒等,又請得無線當紅高層鍾景輝及蔡和平加盟。同時,黃錫照也慧眼識英雄,提拔了麥當雄、李兆熊、屠用雄等麗的青年幕後人才,即「麗的三雄」,任由他們自由制作,他們創作的一連串震撼性節目,给予無線極大冲擊。197597,香港第三間電視台佳藝電視(簡稱佳視)開台,香港電視圈出現五台山爭雄的局面。「麗的三雄」各人,各自拍攝不同類型的節目,如麥當雄擅長拍攝武打片和警匪片,如「十大奇案」、「大家姐」、「大丈夫」,之後拍攝寫實電視劇「鱷魚淚」,為麥當雄之顛峰作;李兆熊則擅長拍攝寫實人味片集,如「大件事」、「電視人」、「危險人物」等;屠用雄則擅長綜合性節目,如「家燕與小田」、「星期六晚會」等。這些節目,令五台山激烈競爭時,麗的仍然屹立不倒。1978824,佳視突然宣布停業,五台山突變四台山。麗的向佳視吸納大量幕前幕後人才過來,開始另一波的改革。及麥當雄取代梁偉民,出任麗的電視第一台總監,開始向無線發動一系列攻勢,他和蕭笙等合作,自創了一系列的武俠劇劇集,如「天蠶變」、「天龍訣」、「湖海爭霸錄」、「大內群英」、「太極張三豐」等,大受歡迎,令到對方無線招架乏力,不斷變陣。李兆熊也製作一系列長編電視劇,如「變色龍」、「浮生六劫」等,收視率差不多與無線打成平手。19809月,麗的電視的「千帆並舉」攻勢,推出由李兆熊監制、蕭若元故事的「大地恩情」,立即打敗無線甘國亮的「輪流轉」,搞到「輪」劇要腰斬收場,要以「上海灘續集」、「千王之王」,才挽回無線面子。之後,麗的愈戰愈勇,到了1981年初,麗的推出「浴血太平山」、「少年黃飛鴻」等劇,已令無線紛亂不已。其後,麗的母公司在海外投資失利,被迫把麗的電視賣給澳洲財團。澳洲幫入主麗的初期,麗的仍戰鬥力強,推出「女媧行動」、「大昏迷」、「天使危機」等高質素劇集,青春劇「IQ成熟時」收視率,更與無線的「荳芽夢」差不多打成平手。很可惜,麗的電視去到1981年暑假後,開始步入衰退,黃錫照辭職,麥當雄、蕭若元等人相繼離去,麗的收視每況愈下,無法再與無線競爭,直到現在。造成無線一台獨大的局面。

(圖: 黃錫照先生)

(圖: 麥當雄先生)

IMGP0157.JPG

(圖: 李兆熊先生)

 

時至今日,亞視收視仍毫無起色,任何財團入主都無法令它起死回生。老實說,北京也不希望香港電視台出現一台獨大的局面,因為對它們在港宣導政策不利,所以不惜要挽回亞視,所以亞視被標簽為「中央台」。近日,台灣旺旺大老闆蔡衍明以私人名義入股亞視,對於亞視日後發展好與壞,仍是未能預測。總希望的是,亞視上下員工要爭氣,製作高質素節目,我們不希望無線一台獨大,一台獨大,對香港人來說,是壞事。

 

我的《麗的電視奮鬥史》,講述年份由1975-1981年。資料皆來自香港大學孔安道圖書館。這裡有大量用微縮菲林膠卷製成的舊報紙,如《星島》、《華僑》、《工商》、《快報》等。我希望從這些當年報章報導,除講述當年麗的的輝煌成績外,也談及對台無線的應戰,希望從報導,令大家走入當年電視圈的黃金時期。但由於時間和財力所限,不可能定期推出一篇,敬請體諒。

 

 

(圖: 亞洲電視《電視風雲五十年》講述「麗的三雄」)

 

 (圖:劉志榮及林健明道盡麗的電視發展)

(圖: 這張圖片,原來,1979年9月,麗的電視由總經理黃錫照先生率領一個代表團訪問台灣,會見當時的副總統謝東閔、新聞局長錢復,副局長宋楚瑜等人。其間,隨團的麗的攝影隊順道拍攝一系列台灣系列紀錄片,就是這套《今日台灣》,於在1979年9月9日播出)

(圖: 1979年9月23日麗的第一台播出《今日台灣》節目時間表)

附: 旺旺大老細蔡衍明大舊銀紙泵水亞視後,亞視高層立即心領神會,決定下星期一(2月9日)晚上十一點幾播《台灣經濟三十年》,《台灣經濟三十年》不如說是旺旺發跡史,應改為《旺旺三十年》,張先生真是擦鞋擦得好快,還有,這套《台灣經濟三十年》,資料片段是否來自《今日台灣》

[ 本帖最後由 ABOY 於 18-2-2009 23:32 編輯 ]

TOP

遲D咪好類似當年沈野入亞視咁,買D布袋戲黎播,拍D寶島春夢囉,呢D台式文化,港人點會鍾意!!
人越大越愛想當年,我是個連鄉別井自作業的變態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tnd1964 於 19-2-2009 00:25 發表 遲D咪好類似當年沈野入亞視咁,買D布袋戲黎播,拍D寶島春夢囉,呢D台式文化,港人點會鍾意!!

 

佢地依家為左慳成本, 一年都唔知有冇一部自家製劇集, 基本上晚晚播o既唔系中國戲就系台灣戲, 但系採購o既質素真系忽高忽低, 留唔住d觀眾!

TOP

要救亞視只有麗娒姐!
人越大越愛想當年,我是個連鄉別井自作業的變態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tnd1964 於 19-2-2009 00:36 發表 要救亞視只有麗娒姐!

 

據聞麗梅姐個節目系佢自己自行製作再賣俾亞視, 好得佢d大陸同鄉同飲食界客戶歡迎, 系亞視其中一個收視最stable同賺錢o既節目!我老爸都系佢fans! 

TOP

so thats why she's the only one can save ATV.
人越大越愛想當年,我是個連鄉別井自作業的變態人。

TOP

所以你唔見系亞視條賀年短片入面, 得佢一個可以獨立出場, 霸佔數秒空間時段, 呢d咪叫江湖地位lor!

TOP

香港四大凶舖之亞洲電視—蕭若元

香港四大凶舖之亞洲電視—蕭若元

 

蕭若元在14/12的《新報》專欄裏以〈香港四大凶舖之亞洲電視〉為題,
提出不看好王維基之主亞視的結果,誰料今天已傳出王維基辭任亞視行政總裁的新聞。
蕭生之預言不幸極速言中。

世上有所謂凶宅,也有凶舖,我就曾見證過在銅鑼灣最旺、食肆林立的諾克道的一個食肆舖位,連換十五個老闆,最終也是蝕本執笠。不過,要論香港四大凶舖,我想廣播道亞洲電視必然入選。任何人入主亞視,都彷彿中了魔咒一樣。記憶之中,在眾多「斗膽」挑戰凶咒的人當中,只有邱德根先生能夠賺錢,因此,我不能不稱呼他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商業奇才。

我曾在麗的電視工作,由澳洲幫、邱德根、鄭家純、麗新集團、吳征、封小平、鳳凰衛視、查懋聲等,不但老闆有如走馬燈,連亞視的高層亦有如輪轉。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其中成績最「輝煌」的當然要數周梁淑儀,她負責了兩次經營的失敗。最近折腰的英雄就有邵逸夫契仔費道宜和何定鈞,據聞他們在一年之內便蝕了八億。我只可以說,任何人經營亞視,要解除此凶咒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即使現在亞視已搬到大埔,但也似乎只解決了一點風水上的問題,但是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搬遷並不能解脫魔咒。現在,由王維基入主亞視,雖然我一向非常欣賞他做生意的方法,然而這個毒咒之惡毒似乎不是一般「法師」可以應付,若妖魔太厲害,魔童反而會被妖魔所吞噬。

事實上,經營電視台是一門正走下坡的生意,因它不斷受到互聯網、有線電視等侵蝕。要闖出生機,一定要有全新思和手法去經營,這次我即管拭目以待。

[sosad]

TOP

亞視不足記 荔園夢長存

亞視不足記 荔園夢長存

亞視不足記 荔園夢長存
(明報) 10月 21日 星期日 05:10AM

【明報專訊】電視熒幕左上角,亞洲電視全新的鮮橙色「a」字台徽跳了出來,邱德根靜靜看在眼裏毫無感覺,老人心裏只記得80年代由他一手勾勒的那個金錢台徽,哪怕它大金大紅的被港人批評為俗不可耐,邱德根如今仍理直氣壯高呼﹕「做生意賺錢,根本俗氣。」

邱德根愛錢,1989年他出售亞視   全數股權淨賺6億元,鈔票袋袋平安過後,金錢台徽隨即隨風而逝,沒有留下回憶。18年後,邱德根聽到「亞視」兩個字,坦言「感覺麻木」,但另外兩個字卻一直圍繞心頭,牽動他體內的神經足有半生。每當他閤上雙眼,總會聽到旋轉木馬的輕音樂、擲零錢換香口膠的清脆響聲,還有一個婀娜多姿的身影,然後大招牌出現,上面是「荔園」兩字。

荔園和亞視,是香港兩個年代的娛樂事業象徵,但香港人大多只記得邱德根是亞視的靈魂,荔園的陳年舊事早被善忘的一代拋諸腦後。「錢字行頭」的香港人忘不了邱德根,大概因為他在亞視的孤寒作風聞名全城。

澄清廁紙論 「我無刻薄人」

邱德根聽見「孤寒」一詞即時發火﹕「孤寒和節儉是兩件事,不要胡扯。」那麼他究竟是孤寒還是節儉?「隨你怎說,總之我無刻薄他人。」82歲的邱德根憤憤不平說,亞視令他「孤寒」之名遠播10多年,如今誓要大平反。

記者聽過亞視老員工透露,邱德根執掌亞視的1982至1989年間,不時會口頭提醒屬下,每次如廁不論「大小」,最好只用4格廁紙。為了落實節約用廁紙,洗手間內的廁紙架是那種「每次只可撕兩格」的設計,再拿廁紙便得再費勁了。

向邱德根求證這個廁紙論,他氣上心頭一口否認﹕「我做老闆時,員工每星期獲派兩卷廁紙,兩卷怎會不夠用呀?」他說,當年因為亞視內部出現偷廁紙賊,他才會限制員工使用廁紙的數量,「是有人出蠱惑在先,怎麼將責任卸在我身上?」邱德根說,外界的閒話他忍了10多年,心裏那條刺一直難以拔去。

最怒那場火 「電視台多蠱惑仔」

邱德根對亞視最憤怒的,不是一卷卷的廁紙,而是1987年廣播道總台發生的一場四級大火,因為他後來揭發,火原來是由他一個下屬放的,「那人要我撥數千元出來買一樣東西,我不肯,那種東西已經有了,還買什麼?」當他查出放火者的身分後,氣得動手打了那人一頓,然後將他放走,沒報警也沒再說什麼。10年後提起這宗舊事邱德根仍怒氣冲冲﹕「電視台裏蠱惑的人多得很!」

大火摧了士氣,亞視要靠對手無綫借出辦公室緊急運作,新聞部則把辦公室搬到採訪車上,新聞主播伍國任在鏡頭前讀出了香港電視史上最經典的一句開場白﹕「各位觀眾, 我們繼續準時為大家報道新聞。」邱德根深受感動,決定投放資源讓亞視重生,但人為的大火卻令他沮喪至極。

大火之後一年,林百欣及鄭裕彤    聯手入股亞視,他亦捲入涉嫌造假帳的官司,翌年邱德根將亞視全數股份賣出,先後共賺了6億元,頭也不回,與亞視絕緣至今。邱德根之後的亞視幾經易手兼長期虧蝕,他至今仍是唯一令亞視賺錢的老闆,難怪老臣子現在提起邱德根時都嘴下留情,改以「慳儉」而非「孤寒」來形容這位舊老闆。

邱德根好勝,1982年他用8000萬元購入疲弱的麗的電視後改名亞洲電視,目的是為了要用「ATV」的「A」字聲勢來打低「TVB」。他的賺錢招數是拍攝大量古裝片,再賣進中國內地市場賺版權費,最難忘的片子包括《滿清十三皇朝》、《秦始皇》、《王昭君》等,入股亞視3年後即錄得1000多萬元利潤。

亞視的賺錢故事,邱德根說得一點也不起勁,想了又想總是說不出難忘的情節,「很老實說,我對亞視真的沒有什麼感情,只記得那段日子捱得很辛苦,賣了,就放手了」。香港人愛說邱德根是亞視歷史的見證,但他寧願港人記得他那個閃爍的荔園招牌。

荔園是邱德根一直解不開的心結。1997年3月荔園結業當日他心痛如絞,樂園的笑聲和音樂聲停下來後,他下令工人把拆下來的旋轉木馬、哈哈鏡、咖啡杯等小心翼翼包好,然後運到旗下遠東集團在內地的貨倉存放,寄望荔園總有一天會捲土重來。10年了,木馬和摩天輪早已生鏽封塵,但邱德根的荔園夢仍然未能重燃。

兩年前迪士尼    樂園開業,全城鬧得熱哄哄,邱德根見時機成熟,向政府提交在大嶼山    重建荔園的計劃書,之後一直沒再聽到政府的跟進消息,他以為荔園夢已石沉大海。

盼再搞荔園 「宋城特色一定得」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說,今年5月公布的大嶼山修訂發展概念計劃,保留了東涌    東部作為可發展主題公園的選址,以及在欣澳發展消閒及娛樂樞紐的可能,但旅遊事務署至今並沒有收到進一步建議。邱德根說﹕「如果政府肯給我做,我一定會再搞荔園。」他那個荔園檔案如今放進了貨倉,但鴻圖大計他一直牢牢記掛,隨時脫口而出。

邱德根1961年購入荔園,最記得他一手策劃的鬼屋和恐龍屋﹕「現在人人說哈囉喂(萬聖節),但荔園的鬼屋,是全香港破天荒的。」荔園動物園內的大象「天奴」、擲香口膠攤位遊戲,還有梅艷芳    兒時的歌聲,陪伴了幾代港人成長。

邱德根懷念的還有宋城。他說,假若荔園夢重燃,他會將昔日的宋城和荔園融為一體,摩天輪和咖啡杯全部設於古裝街上,職員作古裝扮相,「這條橋一定得。迪士尼在香港搞不起,因為它沒有引入中國元素,我用宋城特色肯定成功」。他對荔園重生自信爆棚,卻沒有想到時代巨輪不斷在運轉。

回憶總是美好,難怪邱德根選擇活在人生最甜美的歲月裏。曾在法庭表示患上老人癡呆症    的他,還清楚記得段段往事——60年代荔園為他每年帶來近300萬元收入,那時買一個太子道豪宅單位只需2萬元,「當年香港只有300萬人口,荔園每晚有2000人入場」。在荔園最輝煌的日子,邱德根總是帶着那時的妻子裘錦秋及5個子女,穿梭於木馬之間,為賺得的第一桶金歡呼。

與摯愛遊園 一生最驕傲

裘錦秋說得一口流利英語,擅長交際,是邱德根奮鬥創業的得力助手,但天意弄人,裘錦秋在1964年遇到空難身亡。邱德根說,裘錦秋離世是他一生最傷痛的事。後來他在商場長袖善舞,但此生人最驕傲的,不是遠東集團上市、也不是帶領家喻戶曉的亞洲電視賺錢,而是和畢生摯愛的人把臂遊走摩天輪之下。邱德根心裏當然知道,新一代香港人覺得荔園老套古舊,但荔園畢竟是他永誌難忘的一頁。貨倉中的鏽蝕木馬,一直在他的腦裏旋轉,鋒芒永遠蓋過那個俗氣的金錢台徽。
 
文﹕盧曼思
[ 本帖最後由 ABOY 於 2-3-2009 17:35 編輯 ]

TOP

亞洲電視獲嘉許「商界展關懷」機構 『關懷大使』嚴劍豪 胡燕泳出席嘉許典禮

Did you believe?

 

亞洲電視獲嘉許「商界展關懷」機構 『關懷大使』嚴劍豪 胡燕泳出席嘉許典禮

 

一年一度的 2008 / 09 年度「商界展關懷」嘉許典禮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辦,目的是嘉許各機構對關心社會所作出的傑出表現。本年度亞洲電視獲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提名,成為「商界展關懷」嘉許典禮的獲獎機構之一,而新聞部的胡燕泳及嚴劍豪更被提名為『關懷大使』。

要成為獲獎機構之一,必須符合多項準則,而亞洲電視作為一家電視媒體,本著<企業良心、社會責任>,務求以傳媒力量,鼓勵各界關懷香港的表現,被認為肩負了作為一家良好企業的責任,從各方面積極推動、幫助弱勢社群,發揮傳媒的社會影響力。

今日(2 月 10 日)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副總幹事劉俊泉、關懷大使胡燕泳、嚴劍豪等一同出席 2008 / 09 年度「商界展關懷」嘉許典禮。


圖片 1. & 2. 亞洲電視獲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提名,成為「商界展關懷」嘉許典禮的獲獎機構之一
/_upload/atvnews/2009-02-10-3-01.jpg/_upload/atvnews/2009-02-10-3-02.jpg
圖片 3.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致辭
/_upload/atvnews/2009-02-10-3-03.jpg
圖片 4. 立法會議員陳智思致辭
/_upload/atvnews/2009-02-10-3-04.jpg
圖片 5. & 6. 右起關懷大使嚴劍豪、胡燕泳及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副總幹事劉俊泉
/_upload/atvnews/2009-02-10-3-05.jpg/_upload/atvnews/2009-02-10-3-06.jpg
圖片 7. & 8. 新聞部的胡燕泳及嚴劍豪被提名為關懷大使

/_upload/atvnews/2009-02-10-3-07.jpg/_upload/atvnews/2009-02-10-3-08.jpg

TOP

真正令亞視起死回生的方法

引用:
原帖由 tnd1964 於 19-2-2009 12:36 AM 發表 要救亞視只有麗娒姐!
真正令亞視起死回生的方法

1.將數碼台重新調配, 減少不必要的開支用來製作本地節目

--atv2改為A2:專打無綫的J2,結合台灣綜藝節目(包括中天的節目,另可選購一些受歡迎的綜藝節目,如綜藝天王吳宗憲的齊天大勝,電視大
國民等),以及受觀迎的台劇,日劇和韓劇(101次求婚),並可利用亞視本身的年青藝員製作一些適合年青人口味的音樂節目和提供年青人資訊的節目(如關於愛情,星座,時裝,潮流玩意,寵物等),以及與中天聯手製作介紹台灣年輕偶像,透過A2引入台灣藝人到香港

--atv3改為新聞財經台(仿效i-cable now新聞,將主播和記者分開,塑造主播明星形象,最好安排令仔令女上主播台)

--atv4改為(高清)經典台,用滾筒式播放atv自製經典節目,主攻師奶和上年紀的一族,黃金時段推出『亞洲經典劇場』(尤其8:30-10:30無綫劇場時段),播回歷來亞視經典高收視劇集(如變色龍,大內群英,還看今朝,銀狐,秦始皇,中華英雄之中華傲訣和勝者為王等),讓觀眾回味經典,並可安排相關藝人在節目播放前製作數分鐘的節目訴說當年拍攝時的經歷,(如有資源的,更可將相關節目好像無綫的高清大電影般,用高清重新做後期製作,並用高清質素播出,令人不會有播殘片的感覺),(試想想:2000年亞視8:30pm重播獅子山下都有十點收視,相信有關策略是會成功的),至於週末黃金時段可播回歷代亞視自製的綜藝節目(如攪攪震和開心主流派等), 但盡量不要重播外購劇,除一些極受歡迎的節目外(如還珠格格和雍正皇朝等)

--atv5改為資訊台,播出香港賽馬(因馬會是有錢贊助亞視的)和一些資訊節目(如交易時段播出有關窩輪資訊,開市直擊等,對撼無綫的創富坊à可用新聞部資源減少開支),另可製作一些時事評論節目(好像港台的激辯和龍門陣等)

--減少外購高成本的體育節目(如蘇超,ATPF1)以及收視低的內地節目(如中央台和華娛衛視的節目,以淡化atv內地化的形象)

2.本港台時段和節目定位重新編排

--7:00-8:00可以繼續播受師奶歡迎的煽情外購劇;因港台節目較易對付;且成本較低

--8:00-9:00可以作新嘗試,因對台現在的畢打自己人收視不高,而且不是人人都想在食飯時段睇到欣宜, 建議可向有線購入一粒鐘真人蘇和肥媽私房菜等對撼(其實atv可以和有綫有更多合作空間;像當年聯手購入冬之戀歌和將歌手和藝員互相上對方的節目作嘉賓)

--9:00-10:00可推出『亞洲品牌劇場』;只播一小時自製劇,不再購入任何配音劇(除非很受歡迎的劇集外),將尚未推出的自製劇安排推出,以免浪費過往的投資(包括法網群英,假如月亮會說話等),並在推出前多做宣傳,以娛樂號外形式播出有關片段;但在倉底播出的幾個月,亞視要想辦法繼續製作劇集以延續本地化的形象

--減少外判劇集:雖然外判可減輕成本,但質素沒有保證,而且部分外判劇(如縱橫四海和法網群英等)只得香港版權,若劇集成功,亞視便要用高價取回其他地方的版權,這樣做便得不償失

--10:00-10:30可播半小時新聞和體育:還記得90年代中時, 9-10的劇集受歡迎的話; 亞視於此時段播新聞都能取得雙位數字的收視

--10:30-11:15可以作新嘗試,在大錄影廠製作類似歡樂今宵的現場綜藝節目;用現有藝員表演唱歌;扮野show和遊戲等;以提高知名度;增加曝光率和演技,比起讓藝人遊手好閒好得多

--11:15-11:45 可以主播天下和財經

--深夜時段12:50-1:50不再購入內地和韓劇作首播;因收視不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反而可提早重播經典本地劇集(如當年深夜重播時極受歡迎的IQ成熟時和變色龍),這樣做的話既可讓支持的觀眾不用這麼夜睡覺, 又可提高收視, 收視一高的話, 廣告贊助便會自然來

--週末週日可購入受歡迎的本地和外地配音電影對撼無綫所播的電影(因播放電影較少受到頻道喜惡影響); 成本雖然高一些; 但看到之前的回魂夜和天空之城等能取得七點收視; 證明額外成本是用得其所


--繼續製作高欣賞度的資訊節目;如芳草尋源和飲食節目;證明只要內容紥實和有深度,必定會有一定的捧場客

3.國際台不再只播低成本的資訊節目

--回復八九十年代的國際台的節目形式,不只是播低成本的生活資訊節目,星期四至日重新推出9:30電影時段,購入並播出一些沒有在本港戲院上映的荷里活二三線電影,週一週二則可播雙綫劇集,但要用亞視藝員加強劇集的宣傳活動(事實上,國際台部分所購入的劇集,在美國的收視率比明珠台所購入的更高),另可購入一些外地的攪笑節目,於週末電影播映前(8:30時段推出),例子包括:The Jamie KennedyExperiment , Mr Bean 和曾在本港台播過的笑笑大搞作等,如有資源的話, 可像明珠台般,用精通英語的atv藝人製作本地英語生活資訊節目(因有關節目可將版權賣往外地,以減輕製作成本)

--以上乃個人的小小意見, 落實時要有周詳計劃和有一擊即中的決心, 並要好像當年麗的電視般有『狂風掃落葉』的姿態對對手作迎頭痛擊;才能將本地電視不平衡的生態扭轉過來;讓多年沒有選擇的觀眾直接得益

TOP

發新話題